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一枝上坟烛

来源:肥壤网 2016-08-26 围观:

民间故事:一枝上坟烛

忠孝两全

明宣德五年,也就是宣宗皇帝登基后第五个年头,清明节这天,杭州城内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城南凤凰山横卧在钱塘江和西湖之间,背山面水,松柏青翠,一向被视为风水宝地。只见南麓垒垒冢丘绿茵如绒,山道上,尽是带着祭品香烛前来扫墓、缅怀先祖人们。

日近中天,上坟人群已将散尽。祭祀中留下香烛烟雾也渐渐稀淡。

这时,随着清脆脚步声响起,从山道弯角处走来两人。前面是一个容貌秀丽小姑娘,别看她年纪小,但早慧脸上已无孩子稚气。她手提着内装香炉烛台竹篮儿,边走边看着两边山景。跟在她身后,是一位身着青衫、儒雅沉稳中年男子,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不凡气度。男子名叫陈思源,刚与爱女小婵到亡妻墓前祭拜,现走在归家途中。

忙了一个上午,两人也都觉有点累了,陈思源见山道边有两块大青石,便对女儿说:“时间尚早,我们不如先过去坐坐,歇息一下吧。”小婵点头说好,坐在石头上左顾右盼,安心地欣赏起山林风景。陈思源坐在一旁轻摇折扇,却是一副若有所思模样。陈思源此刻有皇命在身,哪有心情像女儿这般逍遥自在。

明朝素来崇尚“孝道”,有“孝子皇帝”之称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写下了着名“圣谕六言”,开头两句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此后几代帝王皆以此为训。

陈思源本是杭州出身进士,在京为官,平平十年。一个偶然机会,宣宗皇帝发现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赋诗作文挥笔即成,写文章竟难改一字。皇上见如此人才,便选入翰林院重用。明朝好几位皇帝都重视文治天下,亲自主持编撰书籍。当时朝鲜、越南等邻国国王也常向明王朝求书赐读。所以朝廷出书成了一件内政外交大事。陈思源自然就成了皇上着书力重臣。

日月如梭,陈思源在杭州父母已到古稀之年。因陈家三代单丁,两老别无依靠,陈思源便将父母从杭州接至北京。谁知两位老人南桔北栽,水土不服,经常生病。于是陈思源只把父母送回杭州。他夫人为照顾年迈公婆,便随两老一起归乡,在杭州尽心侍奉二老,无微不至。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前,陈夫人不幸病逝。陈思源放心不下家中父母,奏明皇上,请求“辞官养亲”。朝廷着书实在少不了他,可一向推崇孝道宣宗皇帝又为这位宠臣孝义所感动,于是打破常规,御批两全之策:陈思源身居杭州,把朝廷着书差事在家设厅照办,定期赴京奏报情况。当时朝廷正着手编着一部关于孝道书籍,皇上便特意叮嘱道:“陈爱卿,朕素闻杭州是江南文化中心,地方崇尚诗礼传家,百姓多是知书达礼。你可要多花工夫,收集杭州城内崇扬孝道人文传奇,着书立典,为天下百姓做表率啊!”陈思源忙领旨谢恩,就这样回到杭州与父母一起住下,公私兼顾,忠孝两全。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花心陷阱
下一篇:裁缝与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