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赫哲族非物资文化遗产 介绍赫哲族鱼骨工艺

来源:肥壤网 2016-11-12 围观:

传统文化:赫哲族非物资文化遗产 介绍赫哲族鱼骨工艺

赫哲族的鱼骨工艺发源于街津口,保护区域也在该地。

赫哲族的鱼骨工艺,是在传统的桦皮、木雕工艺的基础上开掘形成的。之所以有了鱼骨工艺,这与赫哲族深邃的鱼文化密不可分。鱼是赫哲人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有用吃剩的鱼骨制作鱼骨工艺品的奇想自然也就顺理成章。鱼骨工艺品的用料都是天然鱼骨,用鳔胶粘接,其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精美,显现出了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特有风格,堪称赫哲族文化园林里的一株奇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赫哲族的鱼骨工艺迈向了它自形成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在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华一绝”大赛上获得了银奖。应该说,它是国内鲜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拓宽了人们的艺术生活视野,丰富了祖国文化艺术宝库。

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赫哲族作为中国北方惟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因此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鱼皮靴,用磨砺而成的鱼骨、鱼刺作为身佩、头佩、项饰、胸饰、腰饰等做为装饰品就不足为奇。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历史的变更赫哲族鱼骨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赫哲族一位多才多艺的老艺人孙有财经过潜心研究才把赫哲鱼骨制作工艺得以继承下来,为此他被评为“赫哲老人”、赫哲族民间工艺家。他把有特点的鱼骨都留下来,处理干净后晒干,用一种火胶沾合在一起,做成各种各样的古代兵器或小鸟等小动物,这些工艺品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还有一些作品取材于赫哲族历史传说,如“阔力”、“神斧”、“木昆达出世”等。

其中已故国家前领导人费孝通留言称赞赫哲族博物馆是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1993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对博物馆进行了系统地报道。1994年孙有财同其女婿徐国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赫哲族鱼骨制作传工艺的第二代承人的徐国先生,于2003年,同赫哲族鱼骨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徐容璘女士,参加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2003年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并获金奖。并于2008年参加由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三江流域赫哲族首届传统工艺大赛”并获一等奖。目前徐国先生已被纳入《神州之魂》一书。

目前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徐荣璘女士正在潜心学习,为发扬赫哲族鱼骨制作工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传统文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