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故事会

本栏目包括故事会官网故事,故事会在线阅读,故事会合集。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寻找玉萝卜

来源:肥壤网 作者:佚名 2016-03-10 围观:

故事会:寻找玉萝卜

这正对“红半天”的心思:一样的学戏两样的对待,俺咋教 古人云,“不打不成材”,名角都是打出来的。于是,他就放开了手来教。这千金小姐已十五岁,比其他学徒年长两三岁,因为念过书,又聪慧,对戏文、动作招式、眉眼表情理解得深,悟性好,记性好,自然比师弟师妹们学得快。更让“红半天”惊讶的是,小蝶有唱戏的天赋,又有股韧劲,学起戏来像疯迷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对着天井里的两个大水缸背词。每天吊嗓子时,只在胡琴没响之前喝点水,胡琴一亮弦,干死也不再喝水。一年下来,唱、念、做、打,都已拿得起放得下了。

小蝶十六岁登台,在济南府庆盛戏院演出《女起解》时,她的一句“忽听得唤苏三我的魂飞魄散”,宛若遏云之曲,绕梁之音,引得全场轰动。济南一家小报第二天头版大字标题《新女伶楚小蝶唱腔凄婉,〈女起解〉一句唱惊爆全场》,使得《女起解》连演十五天。紧接着,在《铁弓缘》“待嫁”一场中,她把少女陈秀英闺中待嫁的心情,通过“脱衣”“叠衣”等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叫好声、鼓掌声不绝于耳。迷恋者往舞台上扔首饰、金戒指。

楚小蝶红了,同春班火了。凡有同春班演出的戏院场场爆满。各色戏迷点楚小蝶的《玉堂春》《女起解》《拾玉镯》《霸王别姬》《千金一笑》的戏牌子摆满了戏台。

小蝶成了同春班的头牌坤角儿,成了同春班的台柱子。邓班主、师傅们便在一块酝酿,小蝶是个角了,是个角得有个艺名,成天戏牌上、戏报上写楚小蝶,显得俗气。于是,邓班主请来了报馆的张主笔、省财政厅的李秘书等七八个有身份有学问的老票友,合计为楚小蝶起艺名。众人七嘴八舌,纷纷献名。有的说叫“半碗蜜”,有的说叫“白牡丹”,有的说叫“一枝春”,五花八门,起什么的都有。李秘书摇头晃脑,字斟句酌:“楚小姐长相如出水芙蓉,扮相俊美可人,唱腔多有立音,凄柔中又带刚性,台风落落大方,举手投足又无脂粉之气,实是咱齐鲁梨园界不可多得的一块玉啊!”

张主笔听罢眼睛一亮,曲着手指敲打桌面,反复吟哦:“一块玉,一块玉——”他“嚯”地站了起来,亮开嗓门说,“楚小姐肤如脂玉,出演的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晶莹剔透,我看叫她‘玉萝卜’怎么样 ”

一锤定音,大家都说叫“玉萝卜”好,不俗气。

从此以后,戏曲海报上、报纸上,便出现了“玉萝卜”。

同春班里,众人都捧着她,连邓班主和她谈话,都是用商量的口气。戏班里的人开始称呼她“楚老板”,戏班里的人和外界对话,都是“我们楚老板怎么着怎么着”,既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又抬高了同春班的身价。

楚小蝶,不,玉萝卜成名了。省主席韩复榘的三姨太过生日时,请京城的名角来济献艺,山东省有些名气的戏班子也奉召前去助兴。同春班献的戏是《拾玉镯》《铁弓缘》。梅兰芳看了玉萝卜的戏,极为赞赏,口里直说:“有出息,有出息,齐鲁有人才!”他们在一起交流戏艺,梅兰芳对玉萝卜的“眉”“甩袖”“脱衣”“叠衣”等动作备加推崇,曲身向她学习。

京戏大师能向一个晚辈学艺,此事一经传出,更增加了玉萝卜的身价。

也许是玉萝卜出名出得太快,也许是她受宠过分,师傅、师兄弟们慢慢地发现,玉萝卜变了,有时候故意端起了架子,和外人接触时故意地拿腔拿调,对戏班里跑龙套的小伙计们开始无缘无故地呵斥;也开始吸烟了,而且是金骆驼牌的;每次下台之后,必然喝一杯巴西热咖啡。时不时的也有达官贵人、政府要员、商界巨贾、文化名流请她去吃宵夜,喝洋酒。

继续查看更多:故事会2015年第16期的故事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爱吃西施乳
下一篇:好男不和狗斗

主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