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司马迁的神秘谶语

来源:肥壤网 2016-03-19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司马迁的神秘谶语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司马迁的神秘谶语吧。

中国历史故事:司马迁神秘谶语

1

那天秦始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广阔地平线那边隐约透出几抹青黛远山,滑落到山谷小小夕阳凝如胭脂,像后宫贵妇梳妆时不小心按在天幕上一枚指印,殷红而圆润。

大秦帝国建都咸阳以来,围绕皇城已聚居起数十万人口。海洋般黑瓦或草顶屋脊起伏连绵,一望无际。森林般短粗黄土烟筒升起无数条细长炊烟,在空中散漫成雾霭,渐渐遮蔽了连绵嵯峨皇宫。章台宫东侧暖殿中,忙累了一天秦始皇嬴政突然爆发出一阵猛烈干咳,咳颏下胡须抖个不停,气都喘不出了。那张两颊深陷、青筋暴露瘦脸憋青紫,侍立身后宫女赶紧上前替他轻轻捶背。稍顷,缓过气了,秦始皇举起双手抻了一个长长懒腰,宽大袍袖落下来,露出两根干柴般长胳膊。他身材很高,枯瘦如骨,所以四肢显奇长。环伺四周宫女、宦官和侍从表情僵木,鸦雀无声,目光空洞地盯着前方虚空,眼角余光却始终跟着秦始皇一举一动——他们不直盯着皇上,这是规定。

老爷子——除了宰相李斯,臣属们私下一直这样称呼秦始皇,其实他们很多人比皇上岁数大许多。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十三岁当了秦王,成年后南征北战十数年,先后扫平六国,并南平百越,北驱匈奴,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六郡。举国上下,一切军政要务、律法规制、县以上干部任免,都通过丞相李斯向他报告才能决断。打天下够难,坐天下太累,如今嬴政不过四十多岁却明显见老。又粗又深抬头纹出来了,三绺细长胡须也灰白了。早晨宫女给他梳头,头发一把把掉,宫女怕惹上杀头之祸不敢声张,只好把那些黑里透黄、黄里透白发丝悄悄掖进袖口。幸亏那时用是青铜镜,这类细节看不太清楚,否则多少个宫女脑袋就搬家了。这天退朝之后,嬴政一直伏在御案前批阅朝臣和各郡县官员们上报奏章,跪坐了整整大半天,压屁股和腿脚都有些麻了。

天下归于一统,政令皆由己出——也就是说,四海之内大事急事都由秦始皇拍脑门儿决断。天下大事只靠他一个脑袋思考和决定,这事儿够悬,老爷子拍板儿拍对了还好,拍错了他不能像今天官员,可以拍屁股走人易地做官——区别就在于现在天下是人民,那时天下是秦始皇个人。因此这位铁血皇帝不爱民却特别勤政,每天规定自己必须批阅六百斤以上竹简奏章(另有一说为一百二十斤,显然太少了),不干完不收手。竹简用牛皮条串连,上书蝌蚪文。秦时书简已不用刀刻,竹简可重复使用,但墨汁尚未发明出来,皆用黏稠黑漆写字,笔画头大尾细,故称蝌蚪文。一份奏章或文章写完了,就是一卷子或几卷子竹简,翻读起来够沉,而且时间长了黑漆恶臭扑鼻,熏老爷子头昏脑涨,直想吐。

这些天,各郡县报来事情让嬴政特别郁闷。奏章大都是哭穷,跟中央要钱要粮。帝国新立,各地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建设,筑长城,起皇陵,修驰道,还要动员大批人力制定政体、官制、律令,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这都是意义深远、影响至今大事。但耗资甚巨,搞国库入不敷出,哪里有那么多钱粮可分?临近傍晚,六百斤定额奏章批阅五百多斤了,嬴政忽然看到丞相李斯报上来一份“封事”(亲启密奏机要报告),上面写道,据京都和各郡县吏员和特工密报,自雄才大略圣上一统天下,原六国王室余党、豪门子弟和遗老遗少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经常在书院、学校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说,或通过编写教材篡改历史,宣扬六国君王是何等仁义爱民,大秦制度是何等严苛残暴,指责国家课税太重,劳役太多,向年轻人灌输复辟思想。许多城市出现了白粉书写反动标语,号召打倒独裁专制,主张分封列国,搞民心不平社会动荡,老百姓聚众抗租抗暴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李斯建议圣上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镇压这批牛鬼蛇神,高举“皇权至高无上、国家不容分裂”旗帜,统一全国吏民思想。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