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拼死拒登皇位的宋朝三帝

来源:肥壤网 2016-06-02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拼死拒登皇位的宋朝三帝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拼死拒登皇位的宋朝三帝吧。

中国历史:拼死拒登皇位宋朝三帝

在中国封建社会,拥有九五之尊皇帝位处社会阶层最高峰。他拥有无限权力,可以不受任何律令束缚,为所欲为;他拥有无限财富,可以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他拥有众多倾国倾城佳丽,享尽齐人之福。正因为皇位具有如此“魔力”,遂成为众多权谋者梦寐以求目标,甘愿为其赴汤蹈火。奇怪是有宋一朝十八帝中,竟有三位皇帝拼死拒登皇位,让人倍感诧异。

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惊悸

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未子,遂于宗室内择选幼子以为建储之备。明道四年(1035),年仅四岁赵曙入选,被仁宗养育皇宫之内。但宝元二年(1039),仁宗亲子豫王降生,已经九岁赵曙失去价值,被遣返濮王府邸。从国家根基再次降为藩王,无疑给赵曙幼年心灵留下了严重创伤,使他多少了解了一些皇权残酷性。几年后,仁宗亲子病死,赵曙被再次立为皇储,似乎又看到了皇位曙光。但康定年间仁宗又二子,赵曙再次经历遣返厄运。

谁知造化弄人,庆历间仁宗二子相继夭折。七年(1048),赵曙再次被迎入皇宫,这次却未给予任何名份,充其量就是皇储递补。原因是仁宗自认为正当盛年,以后可能继续子,不再急于建储;但拖延六年后,也没有到儿子。可以想象,这是赵曙倍感煎熬六年,他终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中,随时担心皇帝子,使自己第三次遭受遣返折磨。仁宗后期常因疾病不能临朝听政,又没有皇储,这便激起许多大臣议论,“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尤以包拯、范镇言辞最为激切。宰相韩琦找机会询问仁宗:“皇嗣是天下安危根本,陛下年事已高,还尚未立,为什么不选宗室贤者(暗指赵曙),以为宗庙社稷之计?”但仁宗始终觉尚有可能,便搪塞道:“后宫已有嫔妃怀孕,姑且等待吧。”不久孩子出生,却是一女婴,大臣们遂再次力谏。韩琦揣知仁宗不愿以藩王立嗣之意,乃以《汉书·孔光传》进奏说:“汉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能如是,况陛下乎?愿以太祖之心为心,则无不可者。”又与曾公亮、张 、欧阳修、司马光、吕诲等人一起劝说,终于打动仁宗。嘉 七年(1063),赵曙再次被立为皇子。但仁宗却不愿扩大消息面,只想宫内发布,为以后有子再埋伏笔。又是韩琦力劝,终将消息公布天下。

嘉 八年(1064),仁宗因病驾崩,遗命赵曙登基。已被闲置十六年之久赵曙闻诏后,惊恐不安,怀疑消息有假,况且出身藩王,稍有不慎便会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牺牲品,遂佯装称病,坚辞不出。仁宗皇后令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前往谕旨,赵曙死活不肯起床,以病推辞。大臣们无奈只好用担架将赵曙从卧室内抬往内廷。次日,在清居殿举行登基大典,赵曙拼命逃避,大臣们七手八脚将其推坐龙椅之上,山呼跪拜万岁。新皇帝终日哭哭啼啼,不发一言,直到韩琦再次宣布仁宗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御小殿垂帘听政,共同临朝,方才作罢。

赵曙继位后,仍然对到皇位时时惊悸,竟然因此暴病一场,对左右宦官尤其惧怕,时时提防,“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悦者”。宦官见其行动乖戾,愤恨不已,纷向太后进谗,“两宫遂成隙”,更加深了他对皇位恐惧。韩琦与欧阳修出面调停两宫,太后呜咽流涕,直言皇帝不孝,遂劝慰:“这皆是皇上生病所致,病好了就不会这样了,儿子病了做母亲难道还不能宽容吗?”太后神色稍微缓和,宽慰良多。韩琦又去见皇帝,赵曙也痛哭道:“太后待我无恩。”韩琦开导说:“自古圣帝明王,也不算少。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吗?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哉?”赵曙因此“感悟”,未几病愈。韩琦又请赵曙前往太后处问安,两宫嫌隙最终冰释。不久太后还政,赵曙自此方安心做起皇帝,直至四年后病逝。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