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古人类DNA揭人类演化史 白肤碧眼1万年前才出现

来源:肥壤网 2016-09-02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古人类DNA揭人类演化史 白肤碧眼1万年前才出现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古人类DNA揭人类演化史 白肤碧眼1万年前才出现吧。

历史解密:古人类DNA揭人类演化史 白肤碧眼1万年前才出现

创新的古DNA技术可在沙中淘金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古人类学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现生人群的遗传变异做溯源推导,这主要是由于利用传统技术从古人类化石上提取DNA进行测序分析具有极大的难度,一方面受制于DNA的保存状况,另一方面也难以从支离破碎的基因片段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

值得欣喜的是,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创新的古DNA技术将古人类DNA与大量来自土壤细菌的DNA相区别和分离,使得含量很低的人类DNA能够辨识提纯出来,从而成功富集了大量的细胞核DNA。该研究也为受困于大量微生物DNA混淆与污染的古代样品分析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得动态研究多个个体成为可能。

在这项研究中,涵盖了欧亚大陆上51个距今45000年至7000年间的个体,包含了上述提到的主要文化遗址(奥瑞纳文化、格拉维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的样本。

通过新技术对这些样本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新石器时代之前的欧洲人群历史非常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亚大陆最初出现的现代人,对当代欧亚人的基因库并没有明显的贡献。只有到了约3.7万年前,欧洲大陆上的人类才开始和今天的欧洲人存在共同的祖先。

其次,从3.7万年前到1.4万年前的古人类,所有的个体似乎都是从一个单一的祖先种群发展而来,目前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表明有其他地方的基因进来。有趣的是,在不同的格拉维特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个体,彼此并不存在更近的遗传联系。这表明,如果这种文化的相似性不是巧合,那么,它的传播动力可能反映了技术的传播,而不是人群的扩散。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4.5万年前至今的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基因组,发现尼安德特人在欧洲人群里的基因含量在很短的时间里下降了1.5到3倍。然而在距今3.7万年至1.4万年间,欧洲人群相对单一,目前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表明有其他地方的人类基因掺杂进来。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的降低并非是因为其他人群的混合而稀释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更可能的解释是自然选择,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尼安德特人基因中的不适于现代人生存的部分被自然选择去除了,从而使得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随着时间在这群有着单一祖先人群中降低了。比如会使生存率降低的致病基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高频率出现在东亚地区的二型糖尿病风险与尼安德特人基因存在相关关系。

冰河时期欧洲人都是暗色皮肤棕色眼睛

研究人员还发现,比利时距今3.5万年的个体不同于欧洲早期其他分支,它所代表的人口并没有消失,它的后代在1.9万年至1.4万年前后再次扩散。这可能代表着在冰期后期从欧洲西南部来的难民进一步在大陆上寻找栖息地,进行人类群体的扩张,这个过程对冰期结束之前的人群进化有很大贡献。

而始于1.4万年前的所有欧洲狩猎采集个体均表现出与近东人群的亲近性(1.4万年前的欧洲个体无此特点),与冰期之后的第一次显着变暖时代有很大关联。因此,1.4万年前欧洲人群的变化间接反映了欧洲内部与外界人群在冰期末期的迁移和融合。一个可能的场景是,在末次冰期后期,来自欧洲东南部或亚洲西部的难民在欧洲扩散,他们共同影响了欧洲和近东人群的遗传历史。

与我们日常认知不同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冰河时期的欧洲人都是暗色的皮肤和棕色眼睛。一直到1.4万年前后蓝色眼睛才开始大量出现在欧洲人群中,而白色的皮肤则在7000年前后大量出现。

欧洲人群在3.7万年至7千年前之间可能发生多次人群更迭,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新石器农业给欧洲人群带来的影响;相关结果填补或修正了相关人类演化的过程细节,极大地推动了欧亚地区人类演化研究。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