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唐朝的科举是怎么样的? 她改变了中国的科举制

来源:肥壤网 2016-09-05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唐朝的科举是怎么样的? 她改变了中国的科举制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唐朝的科举是怎么样的? 她改变了中国的科举制吧。

历史解密:唐朝的科举是怎么样的? 她改变了中国的科举制

武则天很重视科举,这和她的经历有关。唐朝前期还有贵族政治的残余,朝廷内有关陇集团,朝廷外有山东旧贵族势力。武则天呢,武家是小姓,被贵族们瞧不起,武则天全靠自己的力量逐渐走上高位,在这个过程中她没少和关陇集团对抗,甚至出现了双方对骂的热闹景象。武则天上台后,特别注意扶持中低级官员,提拔庶族人士,用来取代旧有的权贵阶层,所以她对科举十分重视。她对中国科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体现在对科举的三项改革上。

一、巩固殿试

武则天之前的科举,主要由官员负责组织考试、发榜,考生和皇帝不直接见面。但是从唐高宗开始,开创了一种新制度——殿试。皇帝当主考官,在大殿上亲自选拔人才。既然有官员负责考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为什么呢?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除了父子、母子关系之外,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了,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由皇帝主持考试,就意味着参加考试的人都算作“天子门生”,这样除了冷冰冰的君臣关系之外,考生与皇帝之间还能建立起一种温情脉脉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了考生与皇帝之间的距离。这些青年才俊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长治久安就指望他们呢。

《旧唐书》记载,唐高宗在显庆四年(659年)春季亲自主持考试,在九百名考生中选拔了张九龄等青年才俊,这算是中国殿试之开端。但是人们总说武则天是这个制度的创立者,为什么呢?因为唐高宗这次考试是临时举措,没有形成制度,而武则天则把这件事制度化了,规模也更大。武则天做事很认真,一个个考,一考就是好几天,可谓盛况空前,从此殿试就成了惯例。所以《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都说,殿试是武则天创造的。此后历朝历代皇帝都举行殿试,进士们也自豪地说自己是“天子门生”。

二、开设武举

一说武举,武状元,好多人就想到苏乞儿。武举的创办人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时期,国家承平日久,老百姓习惯太平日子了,很少有人懂得打仗,再加上府兵制也逐渐瓦解,所以平民很少接触军事训练,国家兵源质量堪忧。几次边境战争都体现出军队战斗力开始下降,这不是个好兆头。

而且还有一件事曾经刺激了武则天。武则天曾经组织群臣举办射箭比赛,而且还设立了奖金。没想到最终拿了前几名的都是番将。什么叫番将?就是在唐朝、武周担任将领的汉族以外的人。唐朝历史上有很多番将,他们是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射箭比赛的总冠军是泉献诚,高丽人。高丽民族自古以来善射,泉献诚也不例外。拿了冠军,泉献诚却没有表现出高兴来。他对武则天说:“请陛下以后停止举办这种比赛吧。您举办比赛,拿名次的都是番将,外敌听说了,一定就知道中原尚武精神已经败落,就会产生轻中华之心。所以,以后还是别办了吧。”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