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相公”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发展的

来源:肥壤网 2016-09-08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相公”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发展的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相公”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发展的吧。

文史百科:“相公”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发展的

“相公”这一称谓,早期特指宰相,乃统领国家政事的最高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宰相的叫法,在古代千变万化,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有时称丞相,有时称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内阁大臣、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等。

明清之前,宰相的地位相当高,可以开府建牙,独立性较强,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底,但到了明清两代,宰相的权力被皇权严重压制,往往沦为皇帝决策权的附庸。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的变迁史,就是相权不断被压缩,皇权不断上升的一个总体过程,但“宰相”一职,不管从形式,还是实质来看,都是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人,正因此,后来在家庭生活中,丈夫也被称为“相公”,以此来显示夫君的崇高地位,亦是古代妇女“以夫为纲”的伦理体现,一口“相公”,娘子们可以叫得千娇百媚,梨花带雨,令古代的“官人”们相当受用。

家庭之外,某些地方官,也可叫做“相公”,譬如《水浒传》上就有“经略相公”这一称谓,在宋代是指统领边疆军政的高级将领。

当然,即便不是高级将领,而是七品芝麻官,甚至一般人家,只要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富贵之人,也可尊称一声相公,帝国中央政府的宰相,一般会被加封为“公”,有此爵位,才得以称之为相公。

无论如何,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交际场合,相公都是一个美称,但是,到了明清之后,这“相公”就变了味。

明代,昆曲集各类文学艺术之大成,雅到令士大夫欲罢不能。而其中的旦角,在公众场合下,不能使用女演员,只能男扮女装,因为政府法定男女不能同台演出,昆曲是中国戏剧之母,后来诸如京剧等诸多剧种,萧规曹随,大都没有女演员,旦角都由清秀漂亮的男子来担当,所谓的花旦,其实再怎么“花”,都是男儿身,追捧花旦的“粉丝”中,士大夫是主力军,他们有钱有闲,关键是很多人还有此“同性相吸”的癖好。

文史百科:“相公”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发展的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