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还原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杨广:在位期间所做的3件大事

来源:肥壤网 2016-09-10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还原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杨广:在位期间所做的3件大事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还原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杨广:在位期间所做的3件大事吧。

历史人物:还原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杨广:在位期间所做的3件大事

说到隋炀帝这个人,他基本上和王莽一样都属于悲剧人物。当年的东汉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极力抹黑王莽。在唐朝时期也是这个德行,唐朝人变着花样的黑隋炀帝,后朝黑前朝自古以来就是这个德行。其实仔细分析隋炀帝的一系列政策,不难发现在唐朝时期仍在沿用。隋炀帝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太急功近利,没有做到一步步来。打一个比方说,隋炀帝是即想做汉文帝,又想做汉武帝。结果发展步伐太快,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一、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并不只为了所谓的玩乐。在唐朝的历史中,一直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到江南地区玩乐。其实这是对这位皇帝的一种抹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前往江南游玩确实是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之一,但却仅仅是最次要的原因。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南方的局势。虽然589年,隋军灭到了南方的陈朝。但是南方势力并没有真正屈服,他们一直在伺机行动。在开凿大运河之前,江南地区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反叛活动。虽然都被隋军成功镇压,但是隋军也暴露出了反应不及时的问题。为了做到一劳永逸,隋炀帝征调了大量的民力开凿大运河。事实证明隋炀帝的考虑是很正确的,在隋末群雄中,那些江南地区的贵族确实趁机割据一方。

除了稳定南方局势之外,还有就是粮食问题。随着北方经济的复苏,长安、洛阳等地的人口越来越多,依靠北方出产的粮食已经无力供养大量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隋炀帝把都城从长安迁移到洛阳就是这个原因,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大运河直接运往洛阳。洛阳和长安的人口都超过百万,隋炀帝迁都以后,可以带走将近20万人口,可以极大的减轻关中的压力。还有一点就是打破贵族们的垄断,关中地区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对皇权的影响很大。而迁都到洛阳之后,可以把这些贵族势力连根拔起。唐朝建立之后,仍然延续着这套政策,在唐太宗时期,关中贵族势力逐步土崩瓦解。

二、三次东征高句丽和征伐北方游牧民族。有人认为隋炀帝进攻高句丽是他的一大罪过,这就太冤枉他了。在他之后的李渊、李世民、李治都在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属于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应该属于中国统一战争的一部分。高句丽所控制的那片土地从秦朝到西晋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每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希望收复这片地区。隋炀帝进攻高句丽的战争本身没有问题,错就错在连续进攻。由于天气原因和地形原因,隋军第一次进攻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失败。争强好胜的隋炀帝又连续发动了两次战争,当时隋朝的底子还很薄,根本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三次规模浩大的战争进一步耗尽了隋朝的国力,加速了隋朝政局的动荡。在此之后的李世民就比较聪明,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他把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而不是再一次出兵。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