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解密:谁该为旷日时久的吴楚七王之乱负全责?

来源:肥壤网 2016-09-20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解密:谁该为旷日时久的吴楚七王之乱负全责?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解密:谁该为旷日时久的吴楚七王之乱负全责?吧。

历史解密:解密:谁该为旷日时久的吴楚七王之乱负全责?

这事还要追回到文帝时期。刘濞和刘恒两人是堂兄弟,所以吴太子和当时的皇太子刘启是同辈。有次吴太子进京朝见,闲暇之余与刘启饮酒下棋,两个小青年都是年轻气盛,一个贵为储君,一个山高皇帝远平时跟土皇帝无异,平时极少有人敢忤逆自己,所以在下棋的时候两个人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刘启在自己的地盘底气硬,抄起棋盘就朝吴太子砸了过去。你想想,西汉那会儿还没有纸棋盘,不是石刻就是木刻,皇太子用的棋盘,那怎么也是个玉石的吧 一砸过去,还能有好 所以当场吴太子就被砸死了。这也能看出刘启的性格,换做刘恒年轻时,再气盛也干不出这事。

吴太子被砸死之后刘启也懵了,完了,是我激动了。刘启随即就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由父亲解决。刘恒一听这事,完了,是我儿子激动了,只能我想办法解决了。刘恒是个仁善之辈,老百姓受刑都心中不忍,更何况是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未来的接班人。无奈之下,刘恒只好尽力安抚吴王的心情,将吴太子的遗体送回了吴国安葬。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心情都不用想了。当吴王刘濞看到自己儿子尸体的那一刻,去你的君上臣下,你儿子是人杀了人不用偿命,我儿子就不是人了 就刘濞这暴脾气,当场就发飙了:“天下同姓一家,既然死在长安那便应该葬在长安,何必再送回吴国!”接着刘濞又将自己儿子的尸体送回了长安……吴太子也算倒霉,这才真是死了都不得安宁。

刘恒本就是温良之人,又觉得自己有愧于吴王,便放走了吴国使者,并赐予吴王几、杖,允许吴王不再进京朝见。不过刘恒越是对刘濞放纵,刘濞便越是无所顾忌。虽然文帝一朝有刘长之鉴,却也并没有让刘恒长记性。人的所有毛病,都是被惯出来的。刘濞也就这么被文帝惯得渐渐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回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封刘濞为吴王之时,曾预感五十年后“东南有反”,并说刘濞有反相。那时的刘濞还年轻,叩头连称“不敢”。时过境迁,皇帝已经从自己的叔叔变成了自己的侄子,吴国也成了最强大的诸侯国。现在的刘濞,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当时的吴国不仅政府有钱,老百姓也个顶个的有钱,再加上吴地民风彪悍,当时出了关中地区别没有哪里可以与吴国相媲美了。

之前说过,邓通和吴国铸造的钱币,瓜分了整个货币市场。邓氏钱靠的是精,吴国的钱靠的是多。吴国的豫章郡出产铜矿,就像如今拥有石油的中东国家,只要你有点技术就能坐地生钱。西汉三大手工业,煮盐、冶铁、纺织,都很赚钱。前两者放在某美食纪录片里就叫“大自然的馈赠”,吴国靠海能煮盐,又不缺矿山,所以当时的吴国富得流油。

能被刘邦派到边疆镇守一方,自然不会是昏庸之辈。刘濞也是个很棒的诸侯王,仗着有海有矿不缺钱,便取消了国家的赋税。老百姓们干多少得多少,自然是比别的地方更有干劲生产力更高。如果只是取消赋税也就罢了,刘濞还喜欢有事没事的赏赐一下平民,所以当时吴国的百姓们幸福指数很高,刘濞在吴国也十分有威望。不仅如此,刘濞还十分爱才,不管什么什么样的才他刘濞都爱。贤名在外的人才刘濞会每年按时慰问,流亡到吴国的罪犯以及亡命之徒,刘濞也都收拢至旗下。又有实力又有人心,也难怪会被晁错当做中央政府的头号劲敌。

刘濞是个谨慎之人,开始并没有想要急着竖起反旗,就连朝廷后来一下削了吴国的豫章和会稽两郡,刘濞都暂时地沉住了气。然而晁错的步步紧逼,终于让刘濞丧失了最后的冷静。

晁错有足够的智商看得到少有人能看到的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情商去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景帝刚一同意削藩,晁错立马就开干了。削了楚国的东海郡和吴国的会稽、豫章两郡外,还找借口削了赵国的河间郡及胶西的六个县,这四国后来也都成了七国之乱的主角。本来晁错的削藩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没问题的,然而晁错实在太激进,根本不给诸侯王喘息的机会,又进一步筹划着削减吴国的封地。

此时的刘濞得知晁错又要削减自己封地时,只是冷笑一声。既然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悬崖,那我又何必再退。谢谢你,晁错,是你帮我下定了反叛的决心。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