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清朝皇帝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来源:肥壤网 2016-09-30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清朝皇帝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清朝皇帝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吧。

历史人物:清朝皇帝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 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我们可以拿第一、二两次的情形作一点剖析。

康熙初,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拥兵自重,对清朝中央政权阳奉阴违,形同割据。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下定决心撤藩,吴三桂及耿精忠、尚可喜子尚之信起兵与清对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藩之乱”。三藩兵力一度占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南等省及江西、浙江、湖北、陕西、甘肃一部,对清政权的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过整整八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在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取得了平定“三藩之乱”的胜利。两年以后,一直占据台湾奉明朝为正朔的郑克塽在清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归降清朝,实现了台湾的统一。这两件事无疑意义重大,正是以此为标志,开启了长达百余年的着名的“康乾盛世”。所以在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群臣们提出要给康熙帝上尊号,应该说也是适逢其会。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具体情形。

有些人重复着何嘉佑提出的理由,强调“三藩之乱”的平定是皇上一人之功。康熙帝明确否定了这种说法,说:“所奏称天下荡平,皆朕一人功德所致”,“这所奏无益”。他多次同大臣们回顾了平三藩的决策情形,表示这一场斗争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如“事有错误,朕亦自任,断不归咎于人”。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