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

来源:肥壤网 2016-10-05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吧。

历史解密: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

坊府并提,坊的制度怎样 “坊”“防”二字通用,《通典》卷一七一载,魏有孔城防,北周有通洛防。《元和郡县志》载北周有会宁防,《太平寰宇记》防作坊,魏时更有“六坊”的名目。《隋书·食货志》云:“六坊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余皆北徙。”又云:“文宣受禅,多所创革。六坊之内徙者,更加简练,每一人必当百人,任其临阵必死,然后取之,谓:百保鲜卑。”坊必为一地方防守的兵卒,并且是鲜卑人多,胡化汉人后来虽有,尚属例外。

六坊和六镇的制度,想必相仿,六坊也许为六镇演变而来。不过坊和镇,到后来仍然有点分别。《元和郡县志》“会州”条云:“周武帝保定二年废州,改为会宁坊,隋开皇元年改防为镇。”差异之点,恐怕只是等级问题,至多也是固定和行动的分别。《魏书》卷一八《广阳王深传》云:“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间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及太和在历,仆射李冲,当官任事,凉州土人,恶免厮役,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从移防与作镇对照看,意义便易于明白。

又坊府两名词连用,府和镇也可以通称。《北齐书》卷二三《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人任次叙,一准其旧”。“府户”二字,最可注意。镇民和“府户”混称,府兵的起源,与镇兵,显然有关系;下面仍当论及。

此外“府”和“军”也有关联。西魏之制,府统于军,上面已经述及;但此制亦不始于西魏,北魏太祖即已有之。《魏书》卷五八《杨椿传》:“自太祖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威慑。凡有八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师,军各四六人。”军府的组织,不曾详述;当日八军分为多少府,已不可知。不过镇统于军(参看上引《广阳王深传》)和府统于军,都是早有的一种制度并不开始于西魏。

府兵的前身

北魏的“府户”,可说是府兵的前身。“府户”组成分子,有为中原强宗子弟,有为鲜卑高门子弟,任务在防戍边镇,而事业无异世袭。世袭为镇兵根本原则,而镇兵破坏亦源于此。《魏书·广阳王深传》:“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时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主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多逃胡乡。乃竣边兵之格,镇人浮游在外者,皆听流兵捉之,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这是广阳王述北魏镇叛乱的原因。镇兵破坏,自然免不了掺杂其他因素,然而府户世执兵役没有机会升迁恐怕是北镇将卒离心的主因。不过府户世执兵役,为的要使镇兵土着,当日北方各镇,地广人稀,北人只乐南徙,便不得不简选亲戚,配以高门子弟,作一种劝奖。有时还征发中原强宗子弟作镇,自然也希望他们成为土着百姓。还有一个原因:像《广阳王深传》提到“皇始以移防为重”一事,移防虽有流动性质,然而移防之后,仍旧希望防守者成为土着,使国家没有外寇危险,又没有供给烦劳。作镇可说是变相的屯田,但比屯田为有组织;或防或移,也比较活动。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