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明代的纸币超发:“壹贯”宝钞曾只值几个铜子

来源:肥壤网 2016-10-06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明代的纸币超发:“壹贯”宝钞曾只值几个铜子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明代的纸币超发:“壹贯”宝钞曾只值几个铜子吧。

历史解密:明代的纸币超发:“壹贯”宝钞曾只值几个铜子

皇上从王振身上搜出赃物银票,人赃并获。这时镜头给到银票上,仔细一看那银票的确是大明宝钞……而且面额是“壹贯”!那么,问题来了,这“壹贯”值多少钱呢

《太医明妃传》是近来热播的电视剧,但因其与历史不符之处太多,它在热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在该剧第29集中,皇上的亲信太监王振在采购军需药品时,中饱私囊,收受药商巨额银票的贿赂。皇上后来从王振身上搜出赃物银票,人赃并获。这时镜头给到银票上,仔细一看那银票的确是大明宝钞……而且面额是“壹贯”!这“壹贯”值多少钱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大明宝钞是何物 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现在,大明宝钞作为一种经典的中国古代纸币受到收藏者的青睐,你要是有一张“壹贯”的,那可是挺值钱的。那么在当时的明朝也是这样吗 这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开始向元代学习推行纸币。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明朝第一套纸币正式出笼,它被称为“大明宝钞”,每张大约长34厘米、宽20厘米,中间写着“壹贯”“五百文”等面值,外侧是一圈龙纹的花栏,宝钞背面印着“大明宝钞,通行天下”八个篆体大字。

发行纸币应该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然而,发行纸币是需要准备金的,通俗地说,就是你发行壹贯的纸币,国库里就得有一两银子存在那儿,这样,纸币才不会贬值。朱元璋的经济学常识等于零,发行纸币的时候,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准备金”这个概念。加上政权初创,用钱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钞票简直上了瘾。洪武时期发行大明宝钞的24年,平均每年都要发行515万锭,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大明宝钞更是发行到了1500万锭。而元代发行的纸币最初只有20万锭,后来虽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制在150万锭之下。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明初的纸币超发到了什么程度。

纸币超发必然带来贬值,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洪武三十年,一两白银可以买四石米,如果用宝钞买,却要十贯。朱元璋死后,大明宝钞的贬值程度日甚一日。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到明宣宗的时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宝钞五十贯,宝钞一贯就只值个铜钱5文左右了。到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积之市肆,过者不顾”。到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太医明妃传》所设背景是土木堡之变,时为正统十四年,也就是说王公公身为皇上亲信和东厂一把手,全权采购二十万大军的药品物资时,所收受的这“壹贯”的宝钞仅仅只值几个铜子!这王振是贪还是廉呢 编剧,写“土木堡之变”要用钱时,不要穿越回几十年前哦,虽然那时大明宝钞还有价值,但观众不买账!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