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解密:信陵君为什么伺候一个看门老大爷侯嬴?

来源:肥壤网 2016-10-06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解密:信陵君为什么伺候一个看门老大爷侯嬴?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解密:信陵君为什么伺候一个看门老大爷侯嬴?吧。

历史解密:解密:信陵君为什么伺候一个看门老大爷侯嬴?

与孟尝君和平原君相比,信陵君招揽人才的最大特点在于信陵君能够冲破思想上的禁锢,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孟尝君和平原君的故事,不难发现,孟尝君和平原君门下的食客一开始都是主动投奔他们,后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脱颖而出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孟尝君门下的冯驩、平原君门下的毛遂。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当中唯一一位主动从民间草根阶层发现人才,并主动屈身结交的“老大”,翻遍中国的历史,具备这种风格的“老大”称得上凤毛麟角。跟随信陵君在《史记》上留下姓名的四位追随者侯嬴、朱亥、毛公和薛公都出身草根,最后在信陵君不懈的激励下挖掘出了自身惊人的潜能,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

让我们从侯嬴开始说起。

侯嬴在引起信陵君重视的时候,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当时他的职业是“大梁夷门监者”。大梁是魏国的首都,夷门就是东门,侯嬴当时的职业就是在魏国首都东门看门的小吏。侯嬴七十多岁了,居然还不退休,继续在看大门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可见当时侯嬴的家境贫寒,同时也说明这位老大爷当时的身体还很硬朗。从古至今,看大门的老大爷都是默默无闻,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侯嬴在当时号称“隐士”,也就是流落民间的特殊人才,但是从侯嬴当时仍然担任公职的身份来看,说侯大爷流落民间似乎并不准确,事实上这位看大门的侯大爷从来就没离开过民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这位侯大爷既然一边在热闹非凡的首都东门发挥余热,一边享受着隐士的名声,所以侯大爷至少是一位“中隐”。以侯嬴当时的年纪和社会地位居然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本身就是个奇迹。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从侯嬴的传奇经历来看,世上并不缺金子,缺的是发现金子的慧眼,信陵君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拥有这样一双慧眼。信陵君听说了侯大爷的故事,突然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直觉,于是信陵君决定主动结交这位江湖上着名的看门老大爷侯嬴。(点评:这是四公子的故事里最传奇的一段,只有信陵君才有这样的眼光和气度。)

信陵君打听到了侯嬴的住处,亲自带着厚礼去拜访侯大爷。侯大爷果然有隐士的风范,虽然家徒四壁,侯嬴却坚决推辞了信陵君的厚礼,他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侯大爷的话很有原则,也很有水平,虽然穷困的经济条件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与信陵君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侯嬴并没有因为信陵君的光临和厚礼而受宠若惊。相反,侯大爷继续坚持了他一生的做人原则,那就是:绝不占便宜。所谓隐士,所谓高人,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穷得就剩下清高了,要是连清高都不要了,侯大爷这一生剩下的就只有失败了。

信陵君出门上了马车,他自己坐在了马车右边的座位,把左边的座位空了出来,然后亲自驾驶着马车直奔东门,去接侯大爷来府上喝酒。从《史记》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司机坐在右边,跟英联邦国家一样。信陵君的身后,一队随从骑着马跟在后面,信陵君的队伍在大梁城招摇过市,非常醒目。信陵君亲自驾车到东门去接看大门的老大爷,这事在大梁城极其轰动,东门一代的百姓纷纷跑出来围观。侯大爷听说信陵君来接自己,依然非常平静,按理说去信陵君府上参加宴会怎么也算得上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无论如何也应该找一套正装穿上才算礼貌。不过侯大爷依然保持了草根本色,他仍旧穿着平日里破旧的衣服等待信陵君的到来。当信陵君亲自走到侯嬴面前请侯大爷上车的时候,侯大爷甚至没有丝毫的谦让,他径直爬上了马车,一屁股坐在了信陵君为他留出来的左座。信陵君毕恭毕敬地为侯大爷驾着车,在市井民众惊艳的注视下离开了东门。这一切都看在侯大爷眼里,侯大爷暗自欣慰。看到信陵君如此谦恭,仿佛就是看门老大爷侯嬴的专职司机,侯大爷得寸进尺了,他对信陵君说:“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我有个朋友在市场上杀猪卖肉,请你屈尊驾车过去,我想看望一下他。)侯大爷还真是不改草根本色,马上就要成为信陵君府上的贵客了,他居然不忘自己在农贸市场上杀猪卖肉的朋友。此时的信陵君愈发恭敬,他马上驾车来到了市场上,身后的随从只好骑马跟着。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