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解密:李自成登基武英殿为何只一天就烧城而走

来源:肥壤网 2016-10-06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解密:李自成登基武英殿为何只一天就烧城而走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解密:李自成登基武英殿为何只一天就烧城而走吧。

历史人物:解密:李自成登基武英殿为何只一天就烧城而走

从来没有如此明亮的火焰照亮过这座帝都,它在行将毁灭的时刻被历史的追光照亮,每一个巧夺天工的细节都清晰毕现,而闯王的面孔,则隐在黑暗里。所有人都看清了北京,但没有人看见闯王的脸——那张疲惫、悲伤、愤怒、绝望、几近颓废的面孔,从此在历史的视野中消失。

舌尖上的历史,义旗荡,马嘶雷鸣,十面埋伏,绝处逢生,李自成自荒凉的黄土高原,一路杀进宫阙万千的紫禁城。

那一天是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八,谷雨刚过,北京突然下起了雨夹雪,开始只是稀薄的雨雾,后来越来越浓,变成寒凝的雪粒。清冷的雨丝雪粒被寒风裹挟着,抽打着人们的脸庞,让人睁不开眼。唯有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站在雪中,望得出了神,脸上露出喜色——老天爷给力,刚好验证了他此前的占卜:“十八大雨,十九辰时城破。”

自清晨开始,城外响了一夜的炮声就零落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战靴在松软的雪泥中踏过的声响。苍茫的天地之间,这座孤悬的城池果然被攻破了。根据《国榷》的记载,东直门城门破时,城墙上的大明守军如秋风落叶一般纷纷坠落。负责把守东直门的河南道御史王章战死了,把守安定门的兵部尚书王家彦跳城自杀,摔断了双腿,却还剩了一口气,被手下救下,藏匿在市民家里。他没死心,或者说他早已死了心,又趁人不备,悄悄解下腰带,自尽而亡。

第二天辰时,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缥衣,骑着乌驳马,一副英雄气概,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自德胜门入城,穿过大明门,一路杀到紫禁城前。仰头,“承天之门”四字赫然在目。李自成踌躇满志,扭头对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尚书宋企郊等人说:“我射它一箭,如能射中四字中间,必为天下一主。”他从牛皮箭筒中拔出一箭,“砰”的一声射出。细雨横斜中,那支蓄满势能的箭矢在克服了风的阻力之后,疾速奔向那块门匾,虽射中门匾,却不够精准,射在“天”字的下半部,最多八点五环。李自成眉头微蹙,牛金星宽慰道:“中其中,当中分天下。” 李自成淡然一笑,没有在意,纵马率先冲入紫禁城。

周皇后的胸中一定贮满了数不尽的伤感,她默然回到坤宁宫,崇祯跟随进来的时候,她已悬梁自尽了。崇祯没有丝毫惋惜的意思,只说了句:“死得好!”他猛然想起了已经到了出嫁年龄的长平公主,立即把她召到身前,说声“尔何生我家”,然后左袖掩面,右手抽剑,向长平公主砍去。长平公主用胳膊一挡,一声脆响之后,半截玉臂飞向宫殿的一角。崇祯没有罢手,又提着那柄剑,面色狰狞地跑到昭仁殿(这座宫殿的故事,我还将在后文中详细讲述),一剑捅死了六岁的女儿昭仁公主,又舞着那柄剑,砍死无数嫔妃宫娥,然后,像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心愿,别无所憾,一个人抛下宫殿,披发跣足,拖着一路的血光,逃到煤山上,投缳自尽。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解脱。

出身草根的李自成或许很想跟出身龙种的天子照个面,这样的英雄事,连项羽都未曾做到。当年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潼关被洪承畴、孙传庭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十八骑逃向商洛山中,苟延残喘之际,支撑他的,或许就是这样的痴心妄想。他没有想到崇祯不给他机会。他命令部下满紫禁城寻找,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他的龙体,此刻正在煤山顶上的瑟瑟寒风中飘来荡去。

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 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据说明成祖朱棣早年曾在这里召见大臣,他甚至把全国官员的名录贴在大殿的墙上,时时观看,以思考王朝的人事布局问题。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崇祯皇帝突然做出一项决定,从乾清宫搬入武英殿居住,从此减少膳食,撤去音乐,除非典礼,平时只穿青衣,直到太平之日为止。他没有想到,他没能看到太平之日的到来,自己死后,最大的对头李自成成为紫禁城新的主人,偏偏选定了武英殿作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