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揭秘“土族花儿”:土族艺术的特征与传播文化

来源:肥壤网 2016-10-08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揭秘“土族花儿”:土族艺术的特征与传播文化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揭秘“土族花儿”:土族艺术的特征与传播文化吧。

文史百科:揭秘“土族花儿”:土族艺术的特征与传播文化

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极其独特的“土族花儿”这一艺术品种。“花儿”凝聚着土族的民族文化精神,体现了土族人民的精神美、文化美、生活美、行为美的崇高境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花园中的一束绚丽之花。土族人把日常生活中的苦与乐,谈情说爱时的悲与喜都巧妙地融入到“花儿”的唱词中,用歌唱的形式表达着喜怒哀乐。在不同的地方,尽管“花儿”的风格不同,唱腔各异,但都具有高亢嘹亮、爽朗悠长的特点,且音律和谐,真情感人。

各民族“花儿”的曲调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格调,听起来高亢、明亮、悠长,旋律清澈明快。尽管汉、回、土、撒拉、保安族花儿等都具有这个基本的艺术特性,但在这个共同性的基础上,还表现出各民族所独具的,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成分。

“土族花儿”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旋法类型,这种类型具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抒情性格,曲调进行委婉柔美,并具有内在的含蓄之感。这种特性的形成是因为“土族花儿”旋律中有一种独特的级进运动。

“土族花儿”从商音到商音,完全与五声的调式的完整音阶相同,它们是以构成其旋律的最常见的方式来进行排列的,所以称它为曲调形成音(音列)。在回、汉族“花儿”的旋律中,主要是突出商和徽的连接趋势。可在“土族花儿”的旋律中都是普通的重视宫音,在旋律进行中突出它的支持作用和相对稳定作用,引起了一些音关系的变化,使之旋律不同。

文史百科:揭秘“土族花儿”:土族艺术的特征与传播文化

土族民歌分为家曲、野曲两大类。“土族花儿”属野曲类,土族人称“哈达过道”,意为外面唱的歌。所以在演唱“土族花儿”时要特别注意场合,无论在任何地方亲属在场都不能唱,如父母与儿女、公公与儿媳、兄弟与姐妹、兄长与弟妹、姑婶与侄儿以及舅父母与外甥之间亲属、亲戚双方都要回避。“土族花儿”的主要叙唱场合是田间地头、放羊拔草、出门远行和“花儿”会等。田间地头是“土族花儿”传播的主要场合,也是传播“土族花儿”最早最广泛的地方。在这种场合不仅要嗓音好,记的词多,而且要有即兴编词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土族花儿”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抒情的文学体裁。它的语言特性是以抒发感情为对象和目的地,语言节奏是以感情为起伏变化为基础的,它是语言色彩是感情色彩的再现。

“土族花儿”像一股清新的泉水川流不息,其丰富的文学语言、优美的旋律滋润和活跃着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它又像富饶的矿山蕴藏着无限的宝藏,等待我们不断地去开拓、去研究和保护。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