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历史上何为父母官?清人称谓中的“父母官”

来源:肥壤网 2016-10-12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历史上何为父母官?清人称谓中的“父母官”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历史上何为父母官?清人称谓中的“父母官”吧。

历史解密:历史上何为父母官?清人称谓中的“父母官”

中国是一个有“官本位”传统的国度,父母官的称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来已久。上古时代,中国就有君子为民父母的思想,君子是高高在上的,《诗经·小雅》“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尚书·洪范》篇:“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荀子·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君父”同称,统治者就是老百姓的父母。传统社会中,官为民主,成了统治者的最高境界和理想标准,父母官的称谓就是这种思想顺理成章的演变。

早在汉代,直接将官员比之于父母的称呼就已形成。《汉书》、《后汉书》记载了父母官一词的来源,西汉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因为“视民如子”,被称为“召父”;东汉时南阳郡太守杜诗“爱民如子”,当地百姓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从那以后,“父母官”就成为官员的称呼了。这一称谓在社会上普使用,则是宋明以后的事了。宋人诗歌中多有以此指代地方官的用法: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诗:“西垣久望神仙侣,北部休夸父母官”。《谪居感事》诗中有“万家呼父母”之句,他在诗下自注说“民间呼县令为父母官”。魏野《送刘煜大着移任龙门知县》:“尚虚鳌岭神仙任,暂作龙门父母官”。刘过《喜雨寄徐东阳》:“知州昔有贤从事,今作东阳父母官”。可见,宋时“父母官”这一称呼已经较多使用,而且一般是指最接近老百姓的州县官。

明代,皇帝也曾将接近老百姓的地方官称之为父母官。一个有名的故事是,永乐时期,最受朱棣重视的耿直之臣陈谔,升任顺天府尹,治民有方,“吏畏其威,民怀其惠”。一次,陈谔出行,无意间冲撞了太子的大驾。太子诉于帝前,朱棣说了一句:“陈府尹是我父母官”,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永乐时已迁都于北京,而陈谔是京城所在的顺天知府,故朱棣所说陈棣是父母官。《明通纪》记述了一则“圣人儿孙”的事:孔镛为田州知府,刚一上任就遇上了当地少数民族叛乱,城中兵少,又无防备,孔镛单骑出城:“我就是你们的父母官孔太守”。对方问道:“难道是孔圣人的儿孙吗 ”“是啊”。于是,下马罗拜,镛又以祸福谕之,众拜服,在孔镛的任期内未再叛乱。

至清,父母官一词在社会上应用更广。乾隆帝多次将州县官吏称之为父母官,如他的《月官》诗中说:“县令父母官,有民人社稷”。乾隆的意思是,州县官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好是由皇帝亲自考察。在读到古人关于君父的论述时,乾隆说:“今世称守令者亦曰父母官矣”。

父母官一词,在清代,也有一些变化。就这一称呼的基本内容而言,也是历代以来传承的内容,与民最近的州县官员,被称为父母。清初,州县官员被县以下杂职人员及百姓称之为父母,循此推演,州县官的上级也就成了百姓的祖父母了。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卷26:“今乡官称州县官曰父母,抚按司道府官曰公祖,沿明世之旧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我劝老公祖不妨附点股分进来,这是我们相好的知己话,若是别 人,他想来入股,兄弟还不答应,留着等自己相好来呢。”但清初人们已经觉得,称州县官的上级道府官员为祖父母,再往上就不好称呼了,如“称布政司为曾祖父母,则尤可笑。”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