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解密:当年热血志士为何后来蜕变成铁杆汉奸?

来源:肥壤网 2016-10-20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解密:当年热血志士为何后来蜕变成铁杆汉奸?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解密:当年热血志士为何后来蜕变成铁杆汉奸?吧。

历史人物:解密:当年热血志士为何后来蜕变成铁杆汉奸?

汪精卫,其实名叫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上多称其“汪精卫”。早年汪精卫投身革命。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先后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和中央宣传部长。汪精卫当年曾以行刺大清摄政王而一时轰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国人称为热血志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甘冒风险行刺亲王的革命志士为何结果竟然蜕变成一个千夫所指的铁杆汉奸呢 那就从有关资料中所披露的汪精卫的人生轨迹来寻找历史的答案吧!

汪精卫于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午夜,谋刺摄政王载沣,地点选在什刹海边的银锭桥。此前已谋划两三年,事机极缜密。他以为革命党行事,不能以一般运动为满足,并且这些运动多在海外展开,而于内地是较少声响,这时不但立宪派人物颇多攻击,就连革命党之大手笔章太炎先生也颇有微词。此前一年,同盟会内讧,革命气氛顿形低沉。因此濒临北上之前,汪精卫作为孙中山的助手,曾留信给孙中山。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得知其情后,欲阻其行,但终未果。

但是,在汪精卫当年二月二十三日所埋炸弹因有新掘土痕而被消防警卫队窥破。当局顺藤摸瓜,终在三月七日把汪精卫等人捕获。捕后尝有长达四千余字的历史供词,指斥立宪之虚伪,倡言革命之必需,恣肆汪洋,回肠荡气,为同志推卸责任,而揽之于己身,并抱定必死的决心,期以振起中国,为“后死者之责”。他曾有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此诗义薄云天,传诵一时。

当时,国内外舆论以为汪精卫必死无疑,一般顽固官僚,原也作此主张。后由警、政多方要人会审,尤以肃亲王认为立宪时期杀一志士,除迫更多党人铤而走险以外,别无好处。遂改为终身监禁。可见,清廷当时心理上已为革命党所慑伏。黄克强认为,人民在迫不得已时,方可从事暗杀之道。汪精卫在革命党内起重要作用,又以稳重着称,所以此次暗杀实属唐突。清政府留之不杀,算是聪明。如开杀戒,崇拜他们的血气方刚的青年就会以血还血地进行报复。后因革命形势飞速发展,次年也就是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数月之内,光复达十五省之多,而汪精卫也在这一年9月16日获释。

后来,张恨水先生的作家朋友纳厂有一篇论人物评价的文章,其中说“声伎晚岁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白俱非。”其言十分沉痛,有人借来评骘汪精卫,也甚恰切。

在《徐志摩日记》中,记述了1918年10月1日他和一班文友,如任叔永、朱经农、莎菲女士、胡适、马君武之属,在西湖赏秋,随后往钱塘江观夜潮水。任叔永向他介绍了汪精卫,这是徐志摩和汪精卫的第二次会面。这一次他感受更深了,怎见得呢 “他真是个美男子,可爱!适之说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爱他。他是男子,他也爱他!”

查汪精卫年谱,此时他正任护法大元帅府代理秘书长。九十月间,他正在上海杭州一带活动,遂得以和志摩等见面。志摩仍嫌不足表达他对汪氏的爱戴,描述其气质:“精卫的眼睛,圆活而有异光,仿佛有些青色,灵敏而有侠气”,吃饭的时候,十个人挤在一个小船舱里,品尝地方风味,“精卫闻了黄米香,乐极了。我替曹女士蒸了一个大芋头,大家都笑了,精卫酒量极好,他一个人喝了大半瓶的白玫瑰。我们讲了一路的诗,精卫是做旧诗的,但他却不偏执。”这一段时间,他们都在浙东一带活动。又过了十天,即十一日,他又记述,张君励向陈衡哲大献殷勤,胡适见之狂笑,而马君武呢,“大怪精卫从政,忧其必毁。”这种忧虑来得令人惊奇,因为日记是见面活动的当天就记录下来的,仿佛有一种可怕的预感。果然,二十余年后,他投向日军的卵翼。

数十年来,《徐志摩日记》未单独整理,史料价值甚见珍贵。而其对汪精卫的印象,好到无以复加,从外形到内在气质,节节赞美,尤嫌不足,又借胡适之口,异化性别,想到婚姻上去,即令知其不可,仍表态爱恋一如既往。这叫人想起陶渊明的《闲情赋》,那种无法遏制的想念。这是为什么呢 探其究竟,一者汪精卫外表俊拔挺秀,更兼有魏晋人物的高标出尘的丰采,如松如竹,矫矫不群,望之俨然。一者汪精卫文学词采华茂,诗词独辟蹊径,气韵充溢,生面别开,论天赋论学力,俱无可挑剔,一者汪精卫更有烈士的行藏,以一地道文人,而曾经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功,流血五步,慷慨而为刺客,龙骧虎啸,睥睨山河,吐落肝肺,潇洒滑脱;综合事机,当世殆无有能当之者。故其身负当时青年的梦想和期许,蕴涵时代趣味圭臬的紧要的诸方面。于是他得到徐志摩近乎失态的赞誉,也就不出意料了。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