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嘉庆去世 一向忠孝自律的道光为何不去祭拜父亲?

来源:肥壤网 2016-10-24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嘉庆去世 一向忠孝自律的道光为何不去祭拜父亲?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嘉庆去世 一向忠孝自律的道光为何不去祭拜父亲?吧。

历史人物:嘉庆去世 一向忠孝自律的道光为何不去祭拜父亲?

周年大祭,在丧礼中是隆重的礼节。一向以忠孝自律的道光帝,为什么又不去他父亲的昌陵亲自祭拜

这还得从嘉庆帝被雷劈死在承德说起。在嘉庆帝以前的清室帝王中,基本上都是崩逝于京城范围之内。入关前二帝,努尔哈赤是在巡幸清河的归途中,于叆鸡堡逝世,不过这里离盛京沈阳城只有四十里,路程并不远;皇太极崩逝于盛京禁内的清宁宫寝。入关后四帝,顺治帝和乾隆帝,均逝于禁内的养心殿;康熙帝逝世于他常居的畅春园;雍正帝则逝于他常居的圆明园。可见,有清一代自入关以来,嘉庆帝是头一个死在京外的皇帝。

陪同嘉庆帝行围的皇二子绵宁遵遗诏,就地继承皇位。绵宁面临的头一个问题是,嘉庆帝的遗体怎梓运回京城 由于事出突然,避暑山庄根本没有预备棺木,而梓宫就地打造,也无合适良材。绵宁想起了宫中贮有现成的棺木,向系拆散收贮,但热河与北京相距遥远,只能派人赶紧将棺木送至热河。第二天,绵宁剪去头发,穿起丧服,向北京发出了一道六百里加急谕令,告诉留京的王大臣将宫中原备的棺木,火速远并承德,务必昼夜行走。为方便运输,哪怕把棺木的帮、盖、底拆开,用毡包好,送到之后再合成也行,务必要早、要快。这道谕旨的全文内容如下:“此间无合制良材,京城原有先备下梓宫,着留京王大臣、内务府大臣,即刻派员设法运送前来,饬令昼夜兼程,万勿迟延,可将帮、盖、底拆开包裹,俟运到此处再行合成。再,朕三弟、五弟俱应速来叩谒,即刻准备稳妥快速车辆,限定日期起程。由六百里加紧传谕。”可见绵宁的急迫心情。

装上皇帝遗体的棺木称为梓宫。嘉庆帝的遗体如果放进从北京运来的棺木中,是要一路用人力扛抬回北京的,所以若要梓宫顺利回京,还须沿途道路桥梁平稳通畅,这是绵宁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为此,特发出第二道上谕,命直隶总督方受畴将梓宫回京所经道桥及芦殿“尽心妥办。”

第三天,留京王大臣的奏章已到:突闻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恳请皇上节哀。查得内务府有乾隆年间备用的楠木梓宫一分,—向拆散保存,梓宫内应用的各项物件,也已预备齐全,都送到即将离京的皇三子绵恺、皇五子绵愉那里,一齐带往热河。道光帝看了奏折,放了心,棺木不成问题。只剩第二件,道桥是否稳固了。这时,方受畴的回奏也到了,先请皇上节哀,并保证说:“沿途道桥敬谨督办”。道光皇帝担心地批答道:“不可作为空谈。”

八月初一日,小殓后的嘉庆帝遗体装在了从京城送来的棺木里,称为大殓,从烟波致爽殿移到了澹泊敬诚殿安放。大殓完毕,只等运回京城了。道光帝又催促起道桥来:大行皇帝已升梓宫,一应事宜,已办理妥备,不日将奉移回京。方受畴要将沿途道桥察看好,桥梁一律宽平坚稳。道路窄狭之处,最关紧要。

对于道桥之事,道光皇帝虽然着急,但起初的估计还很乐观,八月初三日还对内阁说,“大行皇帝梓宫,即日奉移回京”,认为回京时日马上就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认识到修筑道桥的艰巨性。

八月初四日,又传谕,把从热河至北京的沿途应搭设的芦殿划分三段,令人分工负责修筑。自热河到古北口一段,命跟随圣驾的工部与热河都统承办。古北口以内,令在京工部会同直隶总督承办。自此以后,对这三段工程,又不断催促。眼看着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初七日,嘉庆帝遗体大殆之后已经停放七天,因道桥芦殿没有完工,还定不下来回京日期,道光帝“忍恸焦思,日甚一日”,先是传谕军机大臣:“所有口外芦殿桥梁最为紧要,着穆彰阿督饬热河道玉彰昼夜赶办,能早一日,务紧一日,能早一刻,务紧一刻,万勿稍有稽延。”

此旨刚发出,又传旨一道:“自初一日皇考大行皇帝大殓后,已经七天,尚未定有梓宫奉安日期,朕忍恸焦思,日甚一日,着方受畴将古北口内芦殿桥梁昼夜赶办,约计梓宫行走程站,进口时可以不误,迅即先行具奏。”

“灵驾”起程,是要选择时辰的,经过卜算,十三、十四日都不相宜,惟有十二日卯时最吉,因此,道光帝定于八月十一日卯时行启奠礼,八月十二日卯时正式起程。这时嘉庆帝遗体己在淡泊诚敬殿停放了12天,离嘉庆帝去世已有17天之多了。

十二日这天,道光帝跪送嘉庆帝梓宫由避暑山庄启行,待梓宫走后,再骑马由小路预先赶到芦殿,在那里跪接梓宫。就这样,一程又一程,整整走了10天。所说光是移灵队伍就相当的庞大,例用一百二十八人大杠一份,沿途十宿,每宿分六十班,每班需设押杠官四名,自少卿科道以下,主事以上的官员,全都得参与其事。另设幡杠一份,沿途分三十班,每班派部员官员四名,包衣官四名负责管辖。生前一向主张节俭、不事增华的嘉庆帝,这时已经由不得他了。

二十二日,梓官终于赶在了满月祭礼之前到达紫禁城,从安定门、东华门、景运门进入乾清宫,奉安于宫内。二十三日举朝上下行殷奠礼,并决定从这一天开始到九月十六日大祭礼止,每日在几筵前献奠三次,早以辰初三刻;午以午正一刻;晡以申初三刻,自道光帝以下,王公百官皆齐集举哀。二十五日,大学士九卿等议上嘉庆帝尊谥,徽号为“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为仁宇。还是在这一天,命使臣赴朝鲜、琉球、暹罗、越南、缅甸诸朝贡国颁给遗诏,以示诏告天下四方的意思。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