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成汉皇帝李寿:历史上首位铸行“年号钱”的皇帝

来源:肥壤网 2016-10-27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成汉皇帝李寿:历史上首位铸行“年号钱”的皇帝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成汉皇帝李寿:历史上首位铸行“年号钱”的皇帝吧。

历史人物:成汉皇帝李寿:历史上首位铸行“年号钱”的皇帝

清嘉庆年间,钱学昌盛,杭州一位姓钱的古泉收藏家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即榆钱)的“榆荚钱”,被众泉友传为笑谈。钱某见人笑话,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仍旧孤芳自赏。不久,圈内传出一则新闻,钱某这枚“榆荚钱”居然从北京琉璃厂换得了一间三门脸的大门面房。细问得之,此钱并非一般的“榆荚钱”,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

年号钱,顾名思义,即古代帝王以年号所冠名的铸币,是中国货币学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号钱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唐、五代的沿袭,于两宋时期已开始盛行,这种承袭之风一直延续到清末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新型的币制所取代。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但第一个铸行年号钱的皇帝却是十六国时成汉昭文帝李寿。

李寿(300—343),十六国时成国国君李雄的堂弟,为人聪明豁然,历任要职,为开创成国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素有“贤相”之称。李雄死后,其子李期即位,李寿辅政。李期对李寿十分猜忌,李寿怕遭杀身之祸,常借口边境形势紧张不去成都朝拜,并暗中策划攻取成都。玉恒四年(338)四月,李寿攻陷成都,废掉李期,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

李寿为何要铸行年号钱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李寿是通过政变夺取皇位的,名不正,言不顺,将年号铸于钱面,可以昭示皇帝声威,宣示国家信誉,从而稳固其统治;其二,李寿铸造年号钱,废除旧币制,便于国内货币流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阻止外来劣币充斥本国市场;其三,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即通过币制改革来满足私欲。

成汉的地盘主要在蜀地,当年,因诸葛亮、姜维连年对外用兵,致使蜀国百业凋敝,经济衰退,朝廷不得不一次次减轻货币重量,靠货币贬值来维持。西晋后期,八王相争,社会动荡,物价飞涨,货币减重,旧有的西汉五铢常被凿成内外二枚使用,称剪凿钱,公私竞铸小钱,以救危急。加上李氏为争霸蜀中,连年与晋室争战,成汉经济危机无异于蜀国末年。

李寿称帝之初,尚能承袭李雄政风,宽惠简朴,勤于政事,然而不久便变得穷奢极欲起来;尤其是出使后赵的李闳、王嘏回国后,盛赞后赵“宫观美丽,邺中殷实”,李寿听后“心欣慕”,于是“广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大兴土木,需要耗费海量钱财,李寿如要“逞其志欲”(《晋书》),只能采取蜀汉末年铸小型钱的办法,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汉兴钱,身形薄小,重约一克,却令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晋书》),入不敷出,有苦难言,见证了李寿对钱财的贪婪榨取。汉兴钱按钱文排列方式可分为两种,上下排列的称“直汉兴”,左右排列的称“横汉兴”。汉兴钱因钱体轻薄如榆钱,被后人误认为是西汉“荚钱”。乾隆十三年(1751)《钦定钱录》纠正此说,指出汉兴钱是成汉李寿时所铸。

通过发行“汉兴钱”,朝廷富了,百姓穷了。李寿没把钱用在民生上,而是更加骄奢淫逸,甚至想与东晋抗衡。汉兴三年(340),后赵国君石虎邀李寿联兵伐晋,平分天下。李寿于是大修船舰,严兵缮甲,率兵鼓噪盈江,准备溯江而上。群臣以“吴会险远,图之未易”为由“叩头泣谏”(《晋书》),李寿也怕世人说他勾结胡人,当汉奸,这才作罢。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