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彼得大帝如何在波尔塔瓦战役击败查理十二世的?

来源:肥壤网 2016-11-03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彼得大帝如何在波尔塔瓦战役击败查理十二世的?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彼得大帝如何在波尔塔瓦战役击败查理十二世的?吧。

历史人物:彼得大帝如何在波尔塔瓦战役击败查理十二世的?

打破了一个神话,树起了一座丰碑,锯开了一扇窗户,一个强国被拉下了宝座,一个帝国在惊诧不已的欧洲人面前诞生……这一切使我们不由地想起了发生于1709年的……

一场决定俄瑞两国迥乎命运的鏖战

——波尔塔瓦战役(Poltava War)

回顾俄罗斯的历史,笔者认为有三次决定其命运的战争,按照由今及古的顺序,第三次是从1941到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俄罗斯人通过莫斯科保卫战和作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彻底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从而同美国一样获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二次发生于拿破仑占领欧洲大部之后率军入侵俄国的1812年,俄国老将库图佐夫指挥俄军在“博罗金诺”战役中彻底打败了拿破仑,从此俄罗斯获得了在欧洲的战略地位;而第一次则是发生于1700至1721年间的“北方战争”。而其中有一场决定整个“北方战争”总结局的鏖战,俄罗斯由此获得了“通向西欧的窗户”,大大促进了其欧化进程。然而,参加这场鏖战的另一方则将古斯塔夫二世及其后继者们的基业,尤其是“波罗的海内湖”的光荣输个精光,一个欧洲强国瑞典从此归于沉寂。这场给交战双方带来迥乎命运的鏖战,就是波尔塔瓦战役。至于战役爆发的主要原因,简而言之,一方需要“水域”,而另一方则要保持“水域”的绝对霸权。于是,只能兵戎相见了。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欧洲国家的发展较多地体现出沿海国家的优越性,越往内陆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观念,越相对地保守和落后一些,因此其社会进程也显得迟缓和沉重一点,俄罗斯就是这类国家的代表。

公元862年,北欧诺曼人(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率领亲兵占领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留里克死后,其继承者奥列格率部南下,占领基辅,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通称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在与拜占廷帝国的交往中,逐渐接受了东正教。这次皈依实为俄罗斯与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真正接触[见图片1],然而,也正是由于选择了东正教的信仰,在俄罗斯人与信仰天主教的欧洲人之间播下了矛盾的种子。1147年,苏兹达尔王子多尔戈鲁基在莫斯科建立了一个军事殖民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落性村落从此被载入了俄罗斯编年史。莫斯科兴起于古罗斯国家四分五裂之际,并逐渐变成大俄罗斯的中心,它不仅使整个东斯拉夫民族与欧洲分道扬镳,而且因为在战略上,莫斯科这个地区好像是陆海中的一个岛屿一样,并无可供防御的疆界,出于安全感的要求,它不仅成为一个军事化国家,并且进一步向所有方向进行领土扩张。1204年,十字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拜占廷帝国日益衰落,所以,到了13世纪,东斯拉夫民族与欧洲之间的接触就更受限制了。成吉思汗及其孙子拔都的征服和统治,对罗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为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所控制,此后的两个半世纪里,罗斯几乎与西方文明脱节了。其政治制度、军事组织和战术、文化及社会生活,甚至语言、服饰,都打上了蒙古的烙印。由于蒙古人的统治中心在东方,无力顾及西部,使罗斯与瑞典、日耳曼骑士团、波兰-立陶宛形成复杂的关系;而西北罗斯因被立陶宛长期统治,造成日后白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民族差异。15世纪末,伊凡三世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从伊凡一世,经过伊凡三世,最后到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国家统一。1547年1月19日,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伊凡四世(即俄国历史上着名的“伊凡雷帝”)在克里姆林宫正式加冕为俄国的第一任沙皇。“沙皇”,意为恺撒大帝,表示了伊凡四世重建罗马帝国的野心,他的国家开始以罗马第三自居。为什么把俄国比作罗马第三呢 这是因为伊凡四世认为恺撒建立的帝国是罗马第一,东罗马帝国是罗马第二,他的国家是前二者的继承者,所以是罗马第三。

俄罗斯的落后当然与它在历史发展道路上起步较晚有关。当西欧已进入封建社会中期时,莫斯科公国刚刚形成。当西欧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俄国的农奴制度才刚刚巩固下来;而另一方面,它的落后也与地理位置的闭塞不无关系。虽然早在伊凡三世的时候,国家的疆域就已经抵达北冰洋了,但这对它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南面的亚速海和黑海由土耳其控制着,使它无法进入地中海。而波罗的海的水路又被瑞典封锁着,使它无法进入大西洋。唯一能同外国通商的北方港口是伊凡四世于1584年建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但一年中有9个月封冻,并且由这里航往西欧,要比经由波罗的海的路程长一倍。所以,当时俄国同先进的西欧之间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联系很少。

俄国要想由弱变强,要想与它西面的强邻相抗衡,就必须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改革其落后的经济、落后的军事、落后的文化以及腐败的政治,必须加强同西方的贸易往来。而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夺取经过波罗的海和黑海通向西方的水路。这就是俄国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迫切需要增加谷物输出的地主阶级和迫切要求同西欧加强联系的新兴商人阶级的愿望。从这个意义讲,俄罗斯历任统治者为打通出海口所进行的战争均可视为商业战争。“俄国需要的是水域”是彼得大帝的座右铭,而他的先辈们早已为“水域”而努力了。为了据有罗斯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伊凡三世曾在纳尔瓦河口处建造了伊万哥罗德要塞,但很快为瑞典人所占,占领出海口的尝试就这样失败了。在保障了罗斯东面的安全(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做好其南面的防御(在克里木鞑靼人入侵的通路上建立了鹿砦边界配系)之后,伊凡四世集中主要力量对付立窝尼亚骑士团。1557年侵入了立窝尼亚,接着就与波兰之间发生了一场七年战争(1563-1570),瑞典和丹麦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也曾参加。马克思指出:“他(指伊凡四世)反对立窝尼亚的企图是顽强的,其自觉的目的是为罗斯争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开向欧洲的通路。”但他没有达成这个目的。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条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反对欧洲国家集团和克里木汗国)和极度紧张的国内形势,立窝尼亚战争以失败告终。

商业和战争拉近了俄罗斯与西方的距离,于是自13世纪起的孤立状况被打破了。但此时害怕亚洲人侵入的旧心理在欧洲又重新觉醒了。西欧海权国家的政策是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关系,而东欧诸国则希望把它限制在野蛮界限之外,不让西方的思想和工艺来增强它的力量。波兰国王对英俄间的贸易协定大为震惊,所以不惜向伊丽莎白女王提出抗议说,俄罗斯是一切自由国家的公敌,为了基督世界的利益,不要把军火输入该国。

1580年,伊凡四世在一阵狂怒之下,把他的长子杀了,等到他在1584年逝世时,皇位遂由次子狄奥多尔继承。接着就是30年的混乱时期。狄奥多尔驾崩于1598年,留里克王朝遂告结束。波兰人于1605年占领了莫斯科。8年后,波兰人又被赶走了,大主教菲拉雷特的儿子米哈伊尔罗曼诺夫(1613-1645)被选举为沙皇,靠婚姻的关系,他与前朝也可以扯得上。这个罗曼诺夫王朝一直延续到1918年7月16日,即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害时为止。

在米哈伊尔的朝代中,与波兰的战争仍时断时续,到了他的继承者阿列克谢(1645-1676)在位时,若非瑞典国王查理十世出面干涉,则俄罗斯可能已经兼并了白俄罗斯。1656年阿列克谢暂停与波兰的战事,转而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企图夺回混乱时期被瑞典占领的俄罗斯土地,并获取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通道。由于围攻里加失利,尤其是恢复了与波兰的战争以及乌克兰局势的恶化,只得暂时与瑞典休战,夺取出海口的夙愿再次搁浅。

俄罗斯一心想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但举步维艰,因为此时的瑞典已成为“波罗的海的绝对霸主”。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