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欧阳修的治学之道:身为文坛宗主为何不多读书?

来源:肥壤网 2017-03-13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欧阳修的治学之道:身为文坛宗主为何不多读书?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欧阳修的治学之道:身为文坛宗主为何不多读书?吧。

野史秘闻:欧阳修的治学之道:身为文坛宗主为何不多读书?

欧阳修主政的时候,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派人持手书前往好友刘敞处请教。接到来信,刘敞时常无须翻书,就可当着来使的面不假思索地执笔一一作答。被问得多了,刘敞有时也是不胜其烦,抱怨道:“好个欧九,可惜不读书!”对欧阳修的为人之道表示认可,但对他的学识素养颇有微词,认为他读的书太少了。

如果说欧阳修读的书太少,肯定是冤枉了他。作为北宋文坛的第一任宗主,宋代诗文革新的倡始人,《新唐书》、《新五代史》的编撰者,若无深厚的知识学养,欧阳修自然是做不到这一切的。之所以刘敞会对他有着“不读书”的印象,根源就在于两人的读书方式截然不同之故。

刘敞是个兴趣广博的大家,对经、史、佛、道、金石、卜筮、天文、方药、山经、地志,都有一定的研究,素以浏览群书、见闻广博而着称。当然,这种广泛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潜在的阻碍,使得他无法在某项学问上得有大成。毕竟要对涉猎如此之广的学科都有研究,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最后的结局,难免就会堕入到“周身是刀、把把不利”的怪圈当中。

欧阳修一方面感慨古人着述竟然如此之多,同时又想到这些佚失不传的书,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流传的价值,所以才会被时代所淘汰。由此领悟,不论是读书还是作文,选材都要精严,只有求深求通,有所创造,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若是依据兴趣而随意涉猎浏览,无法精读深研,结果只能是泛滥无归。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