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古人春节咋过的

来源:肥壤网 2017-09-25 围观:

古人春节咋过的

(网络图片,与正文无关)

古代也有“春运”

每逢过年,是工作一年的人们最开心的时刻,终于可以放假了。我们现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都会放假,古代也是这样,每一年,都有固定的时间放假,而且很多时候是七天假,恰恰是古代官员们的黄金周。

唐代法律规定,每一年的元日、冬至、清明三个节日都要放假七天。

到了宋代,休假制度更加完善了,官员们的幸福指数噌噌往上升。宋代实行文官制度,冗员现象非常明显,所以放假一多,全国众多官员就可劲儿地休息了。春节法定的休假天数依然是七天,元宵节放假三天。到了宋真宗时期,真宗老人家觉得休息得不过瘾,又添了点儿节日,正月初三为天庆节,放假五天,正月初四为开基节,放假一天。其实很多节日假期都重复了,不过放假天数还是相当可观的。正如我们现在过年过节有时也要加班一样,宋代规定,人日官员们还得工作,不能“休务”。至于加班费,鉴于古代官员的工资很多都是年薪制,加班费无从算起,不过每逢过年,皇帝也有赏赐。

我们现在一到春节,春运就成了大事,古代人虽然没有火车,可他们一样也得坐着马车、走着路、骑着驴儿回家过年、走亲访友,这其实也是一场小规模的春运。

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出行很辛苦。为了趁天黑前赶到目的地,古人往往要起个大早。女子也一般在正月初二回到娘家与娘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这时候,交通工具就五花八门了,有钱的坐车、没钱的走路。

《红楼梦》中,涉及春节期间的就有两处,其中一处为元春正月十五回家省亲,一处为贾家在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其中元春省亲是个特例,清代的春节习俗主要在贾家过年两回里体现出来。其中说道:“王夫人与凤姐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古代家族庞大,互相牵扯的很多,因此过年为了礼节周全,总要都走一遭,即便是平时很生疏的,也会在过年时互相来往。

相比于我们现在的大规模春运“迁徙”,古代的“春运”发生在春节后几天,而且“春运”距离很短。

宫廷里“开集市”

除了官员,皇帝也要休息。以清代为例,清代宫廷中的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左右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左右结束。在春节前,由钦天监选定一个吉日,皇帝会举行一个封宝仪式,就是把印玺放入匣子中妥善收藏,开始过春节。从康熙皇帝开始,除了封宝外,还要举行封笔仪式,也就是不再用朱笔批阅奏折。一切都妥当之后,皇帝就开始过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了,乾隆皇帝会写很多“福”字贴在皇宫各大殿中,也会赏赐给臣子。但这并不代表皇帝可以偷懒,将朝廷大事撒手,他还会以口头形式继续皇帝的公务。

普通的百姓在元宵节可以上街狂欢,可皇宫里的皇帝后妃可不能随随便便走到大街上,于是,皇帝就想出了个办法。乾隆年间,皇帝下令在同乐园开设了买卖市场,每逢元宵节期间,就模仿民间的集市贸易玩。集市贸易虽然规模比较小,可也是啥都有,有做衣服的、有挑担卖瓜果的、有茶馆酒肆,不过这里面的老板全是宫廷里的太监,就是图个热闹。他们先从外面的小摊贩进货,讲明是以代卖的形式进行,卖出去的钱会返还给小贩,而卖不出去的货品也会返还。开市以后,王公大臣们可以进去买卖一番,等到夜幕降临,外臣就不可以逗留了,这时候,那些被关在紫禁城里一年的快发霉的后妃们就可以结伴去买东西了。

然而,在封建社会,还有很多杨白劳式的过不起年的百姓,他们的新年就只能像听着宝钗宝玉唢呐声响自己却无可奈何的林黛玉一样悲惨。

街边看“春晚”

很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在除夕晚上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古代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只不过没有电视直播、也没有大明星。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