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洱海边的一颗蓝色明珠(洱海是蓝色的吗)

来源:肥壤网 2023-04-25 围观:

洱海边的一颗蓝色明珠


洱海边的一颗蓝色明珠

作者:樊畅

不到一年的时间,我曾在不同的季节分三次前往双廊。第一次是在2012年的阳春三月,第二次是在2012年的金秋十月,第三次则是在2013年春节前夕的隆冬。

2012年3月,正是我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之初,云南三月的阳光明媚,风中弥漫着青草和繁花的馨香,仰起脸是一抹蔚蓝无际的清湛天空,蜂飞蝶舞,暖风拂面,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一颗毛茸茸的心。第一次去双廊,正是这样的好季节、好天气。

那日住在洱海西岸的蝴蝶泉小镇一个白族沙发客阿治家里,闲来无事,询问附近好玩的去处,得到的第一个推荐就是去30公里外的双廊。站在阿治家里四楼阳台,即可隐约看见洱海对岸小镇的轮廓。

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走到小镇尽头,经过一座小木桥就是玉几岛。那时的双廊还没什么名气,旅游业也才刚刚开发,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洱海小镇,所以那时候的玉几岛是不收门票的。玉几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洱海西面,古时候也叫工几岛、天生营,有“苍洱第一村”的美誉,因岛上有玉几庵而得名。岛上保留着很多完好的白族传统民居,也有新兴的现代建筑,以伸入洱海的着名建筑“青庐”和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而出名。

随意漫步在这些白族民居的小巷中,没有人头攒动的游客。老爷爷坐在板凳上晒太阳,手里拿着长长的烟斗,也有一群白族村民围坐在树下打牌。路过一个巷口,看见巷子里支起大锅,柴火正旺,锅里热气腾腾,隔很远也能闻见农家菜的香味。偶尔有白族妇女提着竹篮去洱海边洗衣服,窄窄巷道里擦肩而过,也都是互相致以淡然的微笑。来自洱海的清凉微风在巷子里肆意奔跑,带来沁人心脾的舒适感。几簇三角梅从高高院墙里伸出娇艳欲滴的红色花瓣,阳光轻斜,微风徐徐,花枝倒映在洁白墙壁上的光斑乱窜,像极了红着脸的淘气孩童。站在玉几岛尽头,视野开阔,纵横南北的洱海完整地扑入眼帘,莽莽苍山就在对岸,连绵起伏,气势恢宏,山顶云雾缭绕。天上云彩变幻,有时云儿遮住太阳,只剩一点缝隙,阳光从云层罅隙中洒下来,清晰的光束照耀着微波粼粼的洱海。这场景让人心旷神怡。

刚好以前在路上认识的一个朋友也在双廊,我们都叫他“野人”,因为他从不去旅游景点,总是走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常常是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装备就进入阒无人迹的山区,一呆就是十几天才出来,他的偶像是英国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

野人已经在双廊呆了三天,晚上在玉几岛搭帐篷,看尽洱海的日出与日落,白日闲来无事就跑去树下的阴凉地儿蹲着,和织毛衣、打麻将或者摆小摊的白族大妈们瞎唠嗑,再加上他面相看起来就老实,偏偏又喜欢笑,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缝,更显得憨厚了。就这样,野人深得当地白族大妈的厚爱,每到吃饭时间,野人都被几个大妈争着拉过去家里吃饭。

我们与野人会面的时候,他正坐在一棵大树下吆喝着卖东西,跑过去一看,都是一些白族手工艺品。我们问他缘由,他指了指不远处树荫下躺椅上酣睡的一个白族大妈说,这是我干妈亲自手工制作的,她在午睡,就把摊位交给我看管啦。看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还一个劲儿向我们推销商品,我们拍拍他的脑袋,叫他收拾好东西跟我们一起走,下一站我们要去丽江和泸沽湖。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野人最终没有跟我们一起走,他留在了双廊。

我们离开双廊的时候,漫天红霞挂在洱海上空,傍晚的凉风中,我收到野人的短信,他说:我走累了,有好几次差点死在不知道名字的山里,我就是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停下来,静看这人间潮涨潮落花开花谢。世界再大,就算穷尽一生也走不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这是我想要的双廊,每每午夜梦徊,梦中萦绕的静谧小镇,总是停留在最初的这一刻。

相较而言,后两次到双廊就不再是那样尽兴而归了。我甚至开始厌恶这个曾经无比挚爱的地方。

第二次去双廊是金秋十月,和一个朋友骑自行车从大理出发,傍晚抵达双廊。一踏进小镇,就感觉有些不对劲,空气中灰尘漫天,街边已经很少见到本地人了,大多都是扛着单反的游客,沿街的小摊售卖的东西已经不再是先前那些具有民族风情的物品,而是全部换成了华而不实且价格高昂的旅游纪念品。不大的镇子,却到处都在修建道路和房子,机器的轰鸣声连绵不绝,旅游业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导致双廊彻底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

让人更为失望的是,本来晚上打算在风光和视野极好的玉几岛搭帐篷夜营,结果被人给拦住了,说必须买门票才能进去。玉几岛已经彻底沦为了名副其实的收费景区。我全然失了兴致。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