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今天 让我们有态度地呼吸

来源:肥壤网 2023-08-04 围观:

今天


世间百态故事,网罗古今奇闻篇、社会轶事篇、街头趣事,今天,让我们有态度地呼吸就是一篇经典的世间百态故事,希望你可以在世间百态故事中寻找乐趣

2011年冬天,北京城里一场灰霾天引发民意汹涌。生活在首都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原来已经如此剧烈。灰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PM2.5(可入肺颗粒物),其对人体健康的严重伤害一时间让人们谈雾色变。

华灯初上的北京城,整个儿被混浊的灰霾封锁,于阳台上极目眺望,视线受困于天地之间一片灰蒙蒙的暮色,不能及于远方。

“天气好的话,晚上可以看到国贸和中央电视台,今天这种天气是看不到的。”每天上班,王一坤都会打开阳台上的窗子,拍一些照片存入电脑,隔两周在微博上发布一次。他为此起了个名字叫“环境监测双周报”,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几周。

王一坤意欲通过不间断发布照片,吸引更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到城市环境问题上来。像他这样以实际行动对周边环境表达关切的个体,目前正陆续出现。他们对日益不佳的城市空气怀有不安,遂主动发起了个人视角的环境评价。

“每个人能起的作用,确实很微小,但是不能因善小而不为。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加在一起也是很可观的,就像每个人去污染一样。”卢为薇说,“我觉得污染就是靠每个人累积出来的,所以你有责任和义务去替自己赎罪。”

卢为薇是《北京蓝天视觉日记》的作者之一,和王一坤一样,2010年她坚持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用镜头记录北京蓝天数量的工作。从他们的微视角中投射出来的信息是明确的:污染的威胁,或使我们今后的每一口呼吸都将变得奢侈。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时候拿出自己的态度了。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以影像方式呈现城市天气,在王一坤看来是件有趣的事。通过固定在同一角度同一时段的长周期拍摄,给受众造成一种视觉刺激,让他们直击到原来自己每天竟是生活在那样一种混沌之中。

拍摄几张照片虽是举手之劳,但也挺考验毅力。王一坤把拍摄时段设定在每天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一点之间,每天都拍,一次不落。某次到唐山出差,当天去当天回,匆匆忙忙,就为了赶回阳台上拍照。还有一次因事去798,回程发现相机没电了,就赶紧借上电池打个车回来拍。

之前的卢为薇倒没有这种困扰,拍了两个月,感觉就很习惯了。每一天,他们会出现在不同地点,平时外出拍摄,见人就讲在这件事上自己将坚持一年。这用意既是在向别人作庄重承诺,也是在自我策励。

“坚持一年,这话我甚至对100个人说出来了,我肯定要做到,拍了364天都是没有意义的。”户外拍摄,需要许许多多路人当主角,要求别人照自己的意图来合作,这涉及与陌生人的沟通,技术要求稍微高一些,难免屡遭拒绝,即便有忐忑,卢为薇也不曾退缩过。

“太赶时间的人会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很有必要哪怕是被迫停下脚步去思考一些事情,去想一下所生存的这个环境是什么样的,又变成什么样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卢为薇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不理想,虽然当时并不懂得污染不污染,但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冬天里咳嗽会很厉害。随着城市发展,北京这些年新增人口规模不断膨胀,大趋势面前她也是心灰意冷,觉得这个城市的环境是好不了了。不愿意提心吊胆坐在那里被动呼吸,这两年冬天,她会“逃”出去进行一次时间较长的旅行,避开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清一清肺部。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