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金斯伯格:在禅意玄机中走出颠狂(斗罗大陆2绝世唐门玄机科技)

来源:肥壤网 2023-09-01 围观:

金斯伯格:在禅意玄机中走出颠狂


美国“垮掉一代”的桂冠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留给人们最多的就是争议。这争议源于他的放浪形骸、他乖张的举止、他诗风的大胆泼辣以及文笔的残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是疯狂的——他敢于对自我进行肉体与灵魂的双重裸露、他敢于向权威发出声嘶力竭的“嚎叫”、他敢于暴露自己与社会不可调和的狂乱……

在精神追求的历程中,金斯伯格的头脑曾充斥了各种源自于西方和东方的宗教思想:基督教、犹太教、印度佛教、禅宗、藏传佛教等,可见,他的宗教世界相当繁杂,但从整体来看,对他最具影响的当数基督教与禅宗,特别是后者,它给诗人提供了观察事物的新视角,并深刻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诗歌也由此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禅宗之所以对金斯伯格以及垮掉一代作家有吸引力,关键就是其核心思想与他们的人生哲学以及艺术美学相吻合。在他们的理解中,禅境即精神上的自由,对此,他们极为认同并崇尚,自称禅的信徒,并从这一异域文化、哲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去反叛传统。然而在参禅信佛的过程中,东方文化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同时也赋予他们的作品新的内涵。

对于金斯伯格来说,一方面,禅宗思想成为他反抗社会压制和诗学革命的理论依据。禅宗讲“即心即佛”,要求一切从本心出发,完全依靠自己内心的体验和直觉去感受和认知事物,就是要否认以往的经验,否认权威的说教。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自由。”禅宗对“绝对自由”的张扬与金斯伯格反抗压制、倡导革新的精神追求完全一致。这样,禅宗就内在地支持了金斯伯格的观点,成为他反叛主流压迫的理论源泉;但另一方面,禅宗也是金斯伯格疗救自我的良方。佛教把涅槃解脱作为自我拯救的目标。大乘以为见性悟道是解,迷误失真是缚。而在禅宗看来,一般人的心都处在一种迷乱状态,如野马、狂象,丧失了它的本来状态(即心的清净圆明的本性)。因此禅作为对这种迷乱状态的纠正,本身也是一种心理治疗、心理调适的手段。诗人曾经长期吸毒、毫无节制地狂欢、醉心于死亡,都是为了排遣内心难以摆脱的焦虑。而这些只能使他的心灵获得短暂的慰藉,真正帮助他走出心理困境的是宽容平静的东方智慧——禅宗。它要求人们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以求得本心的清净恬淡,只要了悟这一人生哲学,就能获得自然适意的心理状态。于是,随着对禅宗认识的逐渐加深,金斯伯格内心的张力日趋舒缓。对他而言,禅宗是他“为了驾驭狂放,平衡精神紧张”,“为了避免被

囚禁在精神病医院而生存下去”的生活智慧,他在禅宗那里“寻求的是安慰,而不是痛苦”。禅宗使金斯伯格由一个排斥一切的先知转变为一个充满包容心的智者,迪克斯坦指出:“50年代,金斯伯格作为一名怒火满腔的预言家杀上舞台,朝着当时的美国高喊‘吃人的世界,而在60年代,他却变成一个善于忍耐、富有魅力和愿意妥协的人。”

当诗人的心态发生变化后,其诗歌的整体风格也就必然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不同。首先,从其较后期的诗作中我们会慢慢发现,金斯伯格似乎开始学会宽容地面对现实了,他的疯狂逐渐为他的自嘲、幽默、智慧所缓和,他不再将视线集中于社会阴暗面,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记录下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去感悟现实,包容现实。如《一天早晨,我在中国漫步》一诗,就将他在中国大街上漫步时的所见一一罗列,以画面的方式呈现了自己所看到的中国。那里有少先队员,有小贩,有妇女,也有白杨树、卷白菜和浓浓黑烟,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作者主观评判的介入,即使涉及到中国现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者也一反以前无情鞭挞的作风,不嘲弄,不贬斥,而是本然地将它们展示出来。又如《曼哈顿五月一日夜半》,写了诗人晚上出门买报所观察到的工人检查煤气管泄露的场景,没有愤怒,没有震惊,没有执拗的褒贬,有的只是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描绘。在这里不见了强烈的忧患、执着的问询和追根究底的思辨,代之以东方式的自足与从容,诗人不再用主体的张扬介入其中或试图作出改变。虽然金斯伯格并未放弃作为诗人的责任感,在《个人广告》里依旧揭示了人类的荒谬与滑稽,但却是以极具喜剧意味的讽刺替代了以往的狂轰滥炸的批判,从而展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宽容。

其次,对禅的逐渐体悟使金斯伯格认识到摆脱情尘意垢、不与物拘的洒脱自在才是真正的自由,于是,一批自然天成、颇富禅味的诗歌便产生了。禅宗强调“见空性”,也就是见到自心的空灵本性,六祖倡导“顿悟”法门,即整个身心挣脱尘网束缚、万念俱空的瞬间彻悟,把一种近乎通灵的宁和心态贯注到每一个平凡、生动的生活瞬间,以期证悟“物我同一”“生佛无二”的至高境界。禅宗艺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照体验,达到物我同一,使内心世界与外在物象结合而得到心灵的愉悦”。禅宗影响大批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趋向于幽深清远,用禅诗表达对生命的体悟,表现其含蓄的情感。禅诗中的基调舒缓,色彩淡雅,尘世的纷繁纠葛在诗中被包容一切的大自然所冲淡,进而内化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获得心灵上一种遁世的平衡与解脱。在金斯伯格的后期创作中,如此这般的一股淡淡的禅意便萦绕其间:

白色的雾在山峦悬崖间

疾风中树丛摇曳

云层起伏

如同在波浪中,巨大的漩涡把薄雾卷起

在繁茂的蕨类植物之上它们正优雅地摇晃

沿着青翠的山崖

向外望去我透过竖框玻璃在雨蒙蒙的山谷里——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世间百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