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情感故事

本栏目包括情感故事,爱情故事,校园爱情,友情故事,亲情故事。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欧陆小镇

来源:肥壤网 2022-06-23 围观:

欧洲最迷人之处是它的小镇,那些城乡间的小镇,静谧安宁,如同图画,偶有剪草机的嗡响,却愈发空旷。

小镇的房屋总令人赞叹,树丛中透出的屋顶檐角,犹如韵味不同的小诗。这种造型富于变化的民居据说源于德国。在普鲁士王国时期,曾出台一条法令,规定门前摆摊做生意,占地不得超过房屋所限高度投影的最远处。这迫使商人去改变房屋结构,将屋顶尽量做大伸远,以占取更多的荫地。但屋顶过大,又难以承载冬季的积雪。于是,大屋顶又被分解开,错落搭配。这样,小小的民居就有了层出不穷的组合。后来,人们发现,大屋顶还可以用于雨水、太阳能的收集及绿化,愈发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青睐,又成为生态建筑的优选范例。

小镇即由这些松散的民居组成。与城区以公共建筑为中心不同,这里以人居为主。虽配备有小教堂、小图书馆、小学、小超市、小面包房、小咖啡屋等等,也只是点缀。公共机构离得很远,但相邻的几个小镇会设一个类似“镇公所”的部门,一般是临街的一间挂着国旗的工作室,为居民办理有关事项。可人们的生活并不单调,各家的门前或车库边,或停着房车,或拖车上放着游艇,而常见的是轿车顶上架装着自行车,多的载有三四辆。双休日或节假日,他们便择地而往,或去较远的山地,或去较近的海滨,都是行色匆匆,悄然进出。

偶尔,小镇也有热闹的时候,那是来了流动的“大篷车”。教堂前的小广场上拉起了彩带,搭起了露天小舞台,有两个吉卜赛歌手在演唱,一边还摆着游戏摊,有兑奖射击和套圈,有下注的老虎机,有载着奔马可升降的大转盘,还有栏杆围起的酒吧。人们走出来,聚在小广场上,喝喝酒,聊聊天,玩玩游戏。过一两周,“大篷车”一走,小镇又回到原样。

小镇往往很幽深,一方面道路颇吝啬,宽处勉强容下两部小车,窄处则如“羊肠”;另一方面,林木茂盛,层层叠叠,难辨路径。然而,寻寻觅觅之间,反倒有所洞见。镇的中心花园,无疑是公共场所,一旁最好的位置,也留给了经济房,不过楼房的结构简单,有些单调突兀,似乎在表现合理的反差。镇里镇外都有林地,镇里的林地间盖有老人公寓,门前有停车坪还有保安,看来是开放式的。而令人惊讶的是,镇外的林地深处居然隐藏着两个紧挨着的标准足球场,还有更衣室和简单的看台,周边插着一些印着图徽的队旗,外面用围栏隔开,虽空无一人,但可以想见那些专业的或业余的球队,在一种隔离状态下的训练与比赛。

在层层院落中,不乏圈着的牲畜,或是高头大马,或是小矮马,或是奶牛山羊等等。特别古怪的是家中饲养山羊,腥膻的气息令人蹙眉,弥漫在整个街巷,而这里却能接受。许多院里搭有柴棚,整齐地堆着一段段木柴,皆为修剪自家树木,有的就摞成了一截院墙。旁边还有工具房,放着手推车和各种工具,空闲时,他们会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和花园。也有主妇在院里晾晒手帕,一条一条挂满整个活动衣架,这好似她们的一项必备工作。这里的男士还保留着老习惯,出外总要带一块手帕,而且要熨烫得整整齐齐,皱巴巴的便有失身份,更不要说去用纸巾替代了。所以,先生们的手帕都是成打用的,每天都要换一块或几块,一周下来就是一堆,洗烫的事妻子则会及时处理。

欧陆小镇,以西北欧最为密集。法国的北部、德国的西部与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相连接,构成了欧洲大陆的黄金板块。巴黎沿着塞纳河、莱茵河延展城市带;鲁尔也沿着莱茵河与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城市衔接;布鲁塞尔又与根特、布鲁日、安特卫普连成一线;阿姆斯特丹则与鹿特丹、海牙等城市相依托;卢森堡更是处于德、荷、比交界的三角地带。这片土地上,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人口4600万),被称为世界超级城市带,而这一城市带所依托的,却又是这些分布在周边的上千小镇。

工业化曾给这里的城市带来巨大压力,迫使城市将功能向外转移,周边落寞小镇随之兴起。由于交通、环境、地价的优势,小镇的居住功能很快得到强化,高收入人群不断流入。而城市的居住功能则逐渐弱化,有限的空间只能建拥挤的公寓,居民渐渐平民化、移民化。很显然,现今的小镇居住条件、生活品质已与城区明显不同。

这种情形,也带动产业部门重新布局。这里,镇与城的距离,在20公里范围之内,中间地带便成为创业园、物流配送中心、研发中心及地区总部的驻扎地。这样,有区位优势的小镇(靠近高铁或高速公路)愈发受到成功人士垂青,以致成为富人区。富人区一般按人均收入来界定,排名前十的小镇大概可以入围。

这样的小镇看上去并无多大不同,林地和花园都与别处相似,只是镇外的公路上多了些豪华轿车和奢侈品的专卖店。有的还有红灯区,傍晚的时候,便有黑白应召女郎坐在橱窗里,向过往的轿车频频招手。此外,就是这些小镇有着单一居住定向,即极少有经济房及其他面向公众的设施,因而具有私密性和高端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袒护富人,因为这里的土地很快溢价,推升了房价和服务费用,连街头的一杯咖啡价钱也要高出三成,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所以,面向普通民众的公共设施也不会放在这里。而一些成功人士反而需要这样的居住环境,这样就适当拉开了与周边的差距。

相比较,偏远的小镇要冷落一些,政府也在采取一些调节的办法。有些大型的仓储式超市或专卖店就设在边境地带,因地价等因素,商品价格低廉,瓶装的依云水,大块的牛肉、猪肉和冰冻海鲜,售价要低三四成,虽带有批发性质,但很有吸引力。汽油也采用阶梯价格,越是偏远的地方加油越便宜,以方便人和物向外移动。

这里,无论新老小镇,人口转移都较为有序,这也是小镇的活力所在。欧洲的老人没有同子女住在一起的习惯,到一定年龄,花园别墅便不适合老人居住,一般都选择迁入有养老服务的寓所,通过中介服务,新居民便流转进来。所以,小镇的住户,以上班族居多,多数有着较好的教育与职业背景,也就是所谓的“白领”。这些人基本上属于高纳税人群,所以对税收特别敏感,时常会关注有关税收的信息,保存好各种可以减税的单据。

这里,出行和上班都离不开小轿车,为降低汽车污染,政府也是用税收调节,规定每台车尾气排放量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即可减税,且排放量越小减税越多。这样,小镇的上班族大都选择小排量环保型的车,以兑现减税。所以,这里并不刻意拥有豪车,用车趋于小型和轻型。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网上结对,寻找同一区域居住和上班的伙伴拼车,四五个人每天将车开到最近处汇合(小镇有免费泊车点),共乘一辆车上班,轮流坐庄。既节省油费,也可缓解高峰期拥堵,减少尾气污染。小镇虽离城较远,但购买力并不受影响。他们的采购行动,多集中在打折季和圣诞节,每年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打折促销时节,是他们乐意花钱的时候,他们会驾车四处逛游,采购那些计划中需要的物品。

小镇的生活平静而优雅,这里结合了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多种生活元素,老的城乡二元结构已在这里无形化解,而人居质量又在与主流社会对接。由此看来,这或许会开启一个欧洲及人类的新“庄园时代”。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