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神话故事

本栏目包括神话故事,神话传说,传说故事,传奇故事。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历史上真有嫦娥这个人吗?嫦娥本名叫“恆娥”

来源:肥壤网 2016-09-13 围观:

神话故事:历史上真有嫦娥这个人吗?嫦娥本名叫“恆娥”

历史上真有嫦娥这个人吗?嫦娥本名叫“恆娥”

导读:昨天凌晨,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在我国,嫦娥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嫦娥并非这位月中女神原来的名字,她的名字原本叫“恆娥”。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人着《鸿烈》。此书后来称《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恆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淮南子注》曰:“恆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恆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长生不老之药,没有来得及吃,被他的妻子恆娥偷着吃了。恆娥偷吃仙药后得了仙气,飞到月亮上,成为月中精灵。

“恆”有经常、长久、固定不变的意思,也意味着持久不变的意志。东汉许慎所撰《说文·二部》曰:“恆,常也。”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心部》亦曰:“恆,常也;久也。”

今天的“恒”字在上古时期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从“月”,左边是“忄”(有的无“忄”),右边是“二”字之间夹一“月”字,即“亘”字(见图一)。《说文》:“古文‘恆’从月。”《诗》曰:“如月之恆。”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教授《〈说文〉中之古文考》曰:“(甲骨文、金文中,‘恆’字)皆从月。既云古文从月,又引《诗》释之,则原本作‘亘’。”可见由“忄”和“亘”组成的“恆”字是“恒”的本字。

“恒”字的另一种写法从“日”,即左边“忄”不变,右边“二”字之间夹一“日”字,即“亘”字。这种写法也不少,最着名、与今天的“恒”最接近的要数东汉时期《郙阁颂》里的“恒”。

由于“恆”、“恒”通用,所以在不少古籍中,恆娥常常被写作“恒娥”。后来,有人根据恒娥的性别,把“忄”旁儿改作女字旁儿,派生出一个“姮”字。于是恒娥又写作“姮娥”,有时候还简称“姮”。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女部》曰:“姮,姮娥也。”可见最晚南朝时“姮”字已出现,恒娥可以写作“姮娥”了。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