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滚动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高考题想治哪些教育误区?专家:题目注重开放性分析

肥壤网 2017-06-12 围观:

高考题想治哪些教育误区?专家:题目注重开放性分析

(网络图片,与正文无关)

“作为研究高考的学者,40年来高考试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的高考试卷不仅是试卷还是很好的科研成果。”高考问题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说。

全国高考虽然已经结束,但全社会对高考的讨论却热度不减。毕竟,浙江和上海经过3年的试点,已于今年正式迎来了新高考的考试和录取,同时,北京、天津、山东、江西、海南5地也将从今年的新高一开始实施高考改革,因此有人把今年称为高考改革的元年。同时,今年也是恢复高考40周年的大日子,各类媒体都在集体怀旧。

当纪念和改革元年相加时,怀旧当然需要,而比这更重要的是对几十年高考历史和如今的改革进行分析和反思。

为此,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一时间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及学者、一线教师。权威专家们指出,我们无法忽视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高考的改革必然会撬动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高考的改革已经在路上,但是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一些与这些改革不同步的内容。“一些误区仍然存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说。

误区一:谁说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就得说教?

“从今年的高考看我们有一个特别的进步,就是我们把‘立德树人’的考查重点讲得更直接了、更明显了。”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其实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巧妙了。

比如被很多专家提起的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就意在引导考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比如,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从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等六句名言中选择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很多人认为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是文科的事,其实理科也同样能弘扬中华文化,今年高考数学全国Ⅱ卷第3题考查等比数列,试题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然后通过诗歌提出数学问题,“在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的同时,激发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命题专家说。

可见,无论文科理科,今年的高考试题都很重视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却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把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日常的教学完全割裂开来,好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是单纯的说教。

不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践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说,因此最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然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我们如果把这些当做一门学科来教给学生的话,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往往成了一个个的知识点,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转化为他们的生命态度。”

误区二:过于注重思辨了会忽视生活吗?

有关高考,这些年我们经常能听到思辨这个词。

有专家介绍,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题目或多或少涉及人、事、物之间的思辨关系,又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分析,既关注思维广度,又关注思维深度。“考查逻辑思辨能力确实非常重要。”陈志文说,现在很多人讲话没有逻辑。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