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哲理故事

本栏目包括哲理故事,寓言故事等。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富二代冯洁:与父辈对着干

来源:肥壤网 2023-06-25 围观:

富二代冯洁:与父辈对着干


帮助父亲打理拥有1000多号人的企业,冯洁将国外学到的一套规则应用过来。她做事心细,任何一项事务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中国人管理习惯要讲究人情。而从国外回来的冯洁,却对事不对人,常常铁面无私。

当面带微笑、有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冯洁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记者惊呆了,她俨然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一个快乐的邻家女孩。

当她把两本记录着经营心得的小册子放在记者面前时,记者猛然感悟到,这是一个有着很高财商的智慧女孩,这是一个用心、细密、专业、知性、干练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在管理理念的新一代企业掌门。

她在与父辈磨合之中前行。

12岁“被财商”

冯洁的父亲冯爱华当过知青,修过铁路,担任过国企厂长,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通过组建运输公司积累了财富,属于改革开放大时代中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但冯爱华明确表示,不希望冯洁坐享其成。

上世纪80年代,冯爱华的坐驾就已经是“宝马”了。不过,从小到大冯洁每次放学回家的时候,都从未看见过父亲的“宝马”,每天她都是坐公交车回家。“我从来不用‘宝马’去接她,怕她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这样反而会害了她。”

冯洁12岁以后,冯爱华便有意识地给她灌输财务预算意识。初中冯洁便开始住校。以前用钱都是没有了就问父亲要,突然变成了自己做预算,她拿着纸和笔算了两个多小时,牙膏、洗衣粉、书本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月30多元。冯爱华一看就笑了,“第一次嘛,什么都不懂。”

冯爱华让女儿重新做一次预算,做了今后便不能更改,他要求女儿从小培养对预算负责的态度。而这一点正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所必须的素质。冯爱华将女儿的生活费定在每月500元的水平,超支部分自己负责。冯洁中学六年的生活费都是500元一个月,其中还包括了置装费。

财智教育逼出投资意识

2003年,冯洁到英国留学,通过努力考入了伦敦大学,学习经济管理。英国的大学进去不容易,出来更不容易。留学让冯洁明白,只有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父辈关系才能出头。“我很多时候都会想,如果离开了父亲,我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吗 ”在英国时,冯洁经朋友介绍去了伦敦一家食品店应聘服务员。她心想,“在中国如果是朋友介绍的,肯定面试就是个过场而已。英国也应该差不多。”谁知道,在这家食品店,冯洁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填表时就被涮了下来,因为自己的表上写着“没有工作经验”。她顿时体会到,“在国外,是谁的女儿都没有用,有没有关系都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的能力。”

在这段留学生涯中,冯爱华同样没有忘了对冯洁进行“财智教育”。他清楚地记得,冯洁出国时每年的学费、交通费和生活预算在30多万元。老冯对小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尊重自己的预算。可没想到预算期限快满的时候,女儿竟从英国打来越洋长途电话,哭诉说钱不够了。老冯硬下心肠对女儿说,“这是你自己做的预算,超支了自己想办法。做不到的话,你在我这里就等于没有信誉。”说完就挂了电话。冯洁碰壁后转而求助母亲,老冯却发了威,“找你妈妈也没有用。”

几天后,听到女儿在电话中委屈的哭声,老冯话里有话地点拨道:“预算超支了,如果要增加投资的话,你得给我一个说得过去的投资理由。”冯洁一下子醒悟了。几个小时后,她拿出了一个预算增加方案,理由是英镑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变了。原来家里是按照人民币定额做的预算,现在得适当增加一些。随后,老冯笑着让财务给女儿汇去了新增加的预算资金。“这个投资意识教育能让她记一辈子。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冯爱华印象很深的是,有次冯洁回国,到北京后不是直接坐飞机回成都,而是先坐飞机到重庆,再乘大客车回成都。“这样能够省一些钱,因为所有的交通费用都在她的出国预算框架内。”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