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宗教故事

本栏目包括佛教故事大全,哲理故事,佛教因果故事,佛经故事,道教故事。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半路出家

来源:肥壤网 2016-03-20 围观:

佛教经典故事:半路出家

公元前远世纪,在古印度北部列国中,有一个很小国家,叫做“迦毗罗卫”,位于今天尼泊尔王国南部,国王名字叫“首图驮那”(意译为“净饭”),王妃名字叫“摩耶”。

迦毗罗卫国与相邻天臂国交界之处有一座林园,叫做“蓝毗尼”,是摩耶夫人父亲———天臂国善觉王为他夫人蓝毗尼建造。公元前缘远缘年一天,首图驮那国王与摩耶夫人惟一儿子悉达多·乔答摩在蓝毗尼园呱呱坠地了。

这位降生在蓝毗尼园里面迦毗罗卫国太子,就是佛教创始人。由于悉达多·乔答摩是释迦族人,所以在他“悟道成佛”以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圣人”。

据说,摩耶夫人源缘岁才怀孕,生下悉达多太子后仅仅苑天就去世了。悉达多太子是由姨母波阇波提抚养大。波阇波提是摩耶夫人妹妹,首图驮那国王第二夫人,她既是悉达多太子姨母,也是他庶母。

作为一个太子,悉达多青少年时代生活是相当优裕。首图驮那国王希望悉达多太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王位继承人,因此,悉达多太子不仅受到了良好正规教育,还学会了骑马和射箭。波阇波提夫人也十分关心和钟爱姐姐留下惟一儿子。但是,性格内向悉达多太子并没有按照父母愿望成长———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思索人,动荡不安社会现实使他困惑,不合理种姓制度使他不满,人世间生老病死使他苦恼。悉达多太子终日忧愁烦闷,渐渐萌发了出家修行以寻求解脱念头。

古印度列国时代,由于阶级关系急剧变动,出现了各种各样思潮,对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等问题,涌现出数以百计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归结起来,在当时思想领域里,主要有两个潮流:一个是代表大奴隶主阶级正统思想“婆罗门教”;另一个是非“婆罗门教”各个教派,统称为“沙门系统”。“婆罗门教”与“沙门系统”斗争焦点,表现在对于种姓制度不同认识和态度上。

古印度最初只有两个种姓:征服了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自认为是白色皮肤高贵种族,叫做“雅利阿”;被征服达罗毗荼人和其他土着人,被雅利安人认为是深色皮肤劣等种族,叫做“达萨”。随着社会发展和阶级分化,原本用来划分种族种姓演变为划分社会地位和身份制度,形成了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不准外人参与四大种姓。

在古印度四大种姓中,最高级种姓是祭司贵族,他们专门从事宗教典礼、宗教仪式活动,被视为凡人与天神之间沟通者,叫做“婆罗门”;第二个等级种姓是军事贵族,他们占据着国家和军队里面高级职位,叫做“刹帝利”;第三个等级种姓是一般平民,包括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普通劳动者,叫做“吠舍”;最低级种姓是仆役和雇工,他们绝大多数是破产农民和战争中俘虏,叫做“首陀罗”。

“婆罗门教”是代表婆罗门种姓利益宗教。为了给种姓分立制造理论根据,婆罗门教宣称:世界之初始,有一个原始巨神,被称为“原人”,不同种姓人是由原人身体不同部位变化来———“婆罗门是他嘴,两臂成为刹帝利,他两腿就是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因此,人生来就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种姓人命中注定应该做不同事情,这是天经地义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倒立而逝
下一篇:腊八粥的来历

主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