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莫予毒也 > 莫予毒也的成语解释

莫予毒也

读音(发音): mò yù dú yě

详细解释(意思):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出处(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示例: 无论他们如何得势,如何兴高采烈,以为天下“~”,然而他们的命运是最后一定要受到全国人民的制裁的。(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

莫予毒也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莫"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予"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毒"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也"的成语

莫予毒也相关推荐

成语"莫予毒也"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莫予毒也"逐字解释参考

mò①没有什么;没有谁。《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之能御也。”②不要;别。《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③没有;不。《促织》:“成仓猝~知所救,顿足失色。”《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消长也。”mù通“暮”。日暮;黄昏。《石钟山记》:“至~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莫莫】⒈茂密的样子。⒉尘土飞扬的样子。⒊广大的样子。⒋暗暗地;不声不响地。⒌敬谨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ú①我。《齐桓晋文之事》:“他人有心,~忖度之。”yǔ①给予。《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芥。”②赞许。《荀子·大略》:“言音者~师旷。”【辨】予,余,吾,我。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予、余、我,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定语、宾语。吾,在上古一般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在否定句中,宾语放在动词前则不受这种限制。直到魏晋以后“吾”才可作宾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ú①对生物有害的物质。《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②杀死,毒死。《山海经·西山经》:“山有白石,曰砮,可以~鼠。”③毒害;危害。《捕蛇者说》:“孰知赋剑之~有甚于蛇者乎!”《原君》:“屠~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又】憎恨;怨恨。《捕蛇者说》:“若~之乎?”④猛烈;强烈。《国语·吴语》:“吾先君阖庐……与楚昭王~逐于中原柏举。”《报刘一丈书》:“即饥寒~热不可忍,不去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ē①用于句末。1。表判断。《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马说》:“安求其能千里~?”3.表感叹。《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5.表示陈述或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②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判断。《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2.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③语气助词,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