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背碑覆局 > 背碑覆局的成语解释

背碑覆局

读音(发音): bèi bēi fù jú

详细解释(意思):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出处(典故): 《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张蕴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能背碑覆局,尤晓时务,为州闾所称。”

示例: 智周聪慧,举朝无比,日诵数万言,能~。 ★《太平广记》卷一四七引唐·韩琬《御史台记·高智周》

背碑覆局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背"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碑"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覆"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局"的成语

背碑覆局相关推荐

成语"背碑覆局"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背碑覆局"逐字解释参考

bèi①脊背〖引〗物体的后面、反面或上面。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田~坼如龟兆出。”②堂屋的北面。《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③背对着;背靠着。《后汉书·铫期传》:“期乃更~水而战,所杀伤甚多。”④违背;违反。《上书谏吴王》:“弃义~理,不知其恶。”⑤背向;离开。如“~井离乡。”⑥背诵,凭记忆诵读。⑦不顺。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⑧日光通过云层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光圈的外围。《元史·天文志一》:“日有~气,重晕三珥。”⑨同“褙”裱褙。张怀瓘《二王等书录》:“晋代装书,真草浑杂,~纸皱起。”bēi负荷,用背驮东西。李商隐《李贺小传》:“~一古破锦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ēi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碑额】碑的上端。【碑记】刻在碑上的记事文章。【碑碣】古代把长方形的碑石称碑,圆顶形的称碣。后多不分,碑碣成为各种形制的碑石的统称。【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林】在陕西西安市内。内藏汉魏至近代的各种石刻约一千几百方。现为陕西省博物馆的一部分。【碑铭】碑文。【碑帖】石刻、木刻法书的拓本或印本,多做习字时临摹的范本。【碑文】刻在碑上的文字;准备刻在碑上的或从碑上抄录、拓印的文字。【碑阴】碑的背面。【碑志】碑记。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fù①翻;翻转过来。《论语》:“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鸿门宴》:“樊哙~其盾于地。”②覆没。《六国论》:“至于颠~,理固宜然。”③遮盖;掩蔽。《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生,为掩户。”《孔雀东南飞》:“枝枝相~盖,叶叶相交通。”④伏兵。《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山下,大败之。”⑤审察。《汉书·李寻传》:“反覆~愚臣之言。”⑥反;反而。《诗经·节南山》:“不惩其心,~怨其正。”⑦通“复”,回复,回。《汉书·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ú①弯曲。《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②局限,拘束。潘尼《乘舆箴》:“意~而辞野。”③棋盘。《史记·宋微子世家》:“遂以~杀湣公于蒙泽。”【又】棋局。《南史·萧惠基传》:“自食时至日暮,一~始竟。”④部分。《礼记·曲礼上》:“各司其~。”⑤官署名。如“中药藏局”。⑥度量;器量。《晋书·任恺传》:“通敏有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