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荡检逾闲 > 荡检逾闲的成语解释

荡检逾闲

读音(发音): dàng jiǎn yú xián

详细解释(意思):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出处(典故): 《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晋书·戴逵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示例: 把他逼得房帏以内,生趣毫无,荆棘满眼,就不免在外眠花宿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荡检逾闲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荡"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检"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逾"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闲"的成语

荡检逾闲相关推荐

成语"荡检逾闲"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荡检逾闲"逐字解释参考

dàng①摇动;飘动。《与朱元思书》:“从流飘~,任意东西。”②不安定;动摇。《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也。”③洗涤;清除。《史记·乐书》:“万民咸~涤邪秽。”④碰撞;来回冲击。《黔之驴》:“稍近,益狎,~倚冲冒。”柳宗元《晋问》:“若江之水,疾风驱涛,击山~壑。”⑤放纵;不受拘束。《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⑥平坦;宽广。《诗经·南山》:“鲁道有~。”(通往鲁国的大道很平坦)。⑦积水处;池塘;湖泽。《雁荡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骀】⒈悠闲自得。⒉舒展。【荡覆】倾覆。【荡佚】放荡纵逸,不拘世俗。【荡志】荡涤心怀。【荡子】游荡在外的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ǎn①法度;法则;方式。曹丕《典论·论文》:“节奏同~。”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②收敛;约束;检点。成公绥《啸赋》:“宁子~手而叹息。”《三国志·魏书·锺会传》:“会于是禁~士众不得钞略。”庾亮《让中书令表》:“少无~操。”③查看;查验。曹操《收租调令》:“郡国守相明~察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ú①越过。《石壕吏》:“老翁~墙走,老妇出门看。”②超过。《童区寄传》:“去~四十里。”③过分的。《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侈。”yù通“愈”,更加。《阎典史传》:“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急。”yáo通“遥”,远。《后汉书·班超传》:“延颈~,三年于今,未蒙省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án①马圈;栅栏。贾谊《治安策》:“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中。”②一定的范围或界限。《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小德出入可也。”③限制;隔离。《西门豹治邺》:“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穀衣,~居斋戒。”④通“娴”。熟习;熟练。《战国策·燕策》:“~于兵甲,习于战攻。”⑤闲暇;清闲。《行路难》:“~来垂钓碧溪上。”⑥空闲;空。《柳敬亭传》:“华堂旅会,~亭独坐。”⑦安静;安宁。《鸟鸣涧》:“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闲人】⒈清闲少事的确。⒉帮闲食客。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