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兜肚连肠 > 兜肚连肠的成语解释

兜肚连肠

读音(发音): dōu dǔ lián cháng

详细解释(意思):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

出处(典故): 鲁迅《狂人日记》:“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示例:

兜肚连肠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兜"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肚"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连"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肠"的成语

兜肚连肠相关推荐

成语"兜肚连肠"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兜肚连肠"逐字解释参考

dōu①头盔,打仗时戴的盔。《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慈亦得策~鍪。”【引】便帽。②蒙蔽;迷惑。《国语·晋语六》:“在列者献诗,使勿~。”③便轿(后起意义)。《宋史·占城国传》:“国人皆乘象,或软布~。”这个意义又写作“篼”。④以口袋形承接东西。《西游记》第十四回:“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在襟中。”⑤修补。汤显祖《牡牡丹亭·腐叹》:“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⑥通“陡”。突然。纪君祥《赵氏孤儿》一折:“可怎生到门前~的又回身?”【兜搭】曲折。又有麻烦,难对付之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ǔ(~儿)肚子:羊~儿|拌~丝儿。另见dù。【肚带】围绕着骡马等的肚子,把鞍子等紧系在背上的皮带。【肚皮】<方>腹部;肚子。【肚脐】(~儿)肚子中间脐带脱落的地方。也叫肚脐眼儿。【肚子】1(dǔzi)用做食物的动物的胃:猪~。【肚子】2(dùzi)腹①的通称。(2)物体圆而凸起象肚子的部分:腿~。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lián①连接。《隆中对》:“东~吴会,西通巴蜀。”②连续;接连;多次。《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③联合。《后序》:“约以~兵大举。”④牵连。《狱中杂记》:“少有~,必多方钩致。”【连城】⒈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⒉比喻物品贵重,价值胜许多座城。【边襟】⒈彼此心连心。⒉姊妹丈夫的互称。【连理枝】⒈两棵树的枝连生在一起。⒉喻相爱的夫妻。⒊喻兄弟。⒋词调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肠断】形容极度悲痛。【肠儿】用肠子制成的食品:腊~|香~。【肠梗阻】病,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肠骨】见〖髂qià骨〗。【肠管】肠。【肠激酶】肠液中的酶,主要来自十二指肠,能使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肠结核】病,由结核菌侵入肠部引起。症状是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便中有时有脓血。【肠绒毛】小肠内壁黏膜上象绒毛的组织,内含小血管,有吸收养料的作用。【肠伤寒】伤寒。【肠套叠】病,肠子的一段套入另一段的腔内,引起肠子的堵塞。症状是突然腹痛、呕吐、大便带血等。【肠系膜】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肠线】外科手术用的一种缝线。用羊肠壁组织制成。可被机体组织溶化而吸收。【肠炎】肠黏膜的炎症,通常多指小肠黏膜的炎症。症状是腹痛、发烧、腹泻。【肠液】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肠衣】用火碱脱去脂肪晾干的肠子,一般用羊肠或猪的小肠等制成,可用来灌香肠,做羽毛球拍的弦、缝合伤口的线等。【肠痈】中医指阑尾炎。【肠子】肠的通称。【肠阻塞】见〖肠梗阻〗。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