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刻骨铭心 > 刻骨铭心的成语解释

刻骨铭心

读音(发音): kè gǔ míng xīn

详细解释(意思):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典故):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示例: 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刻骨铭心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刻"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骨"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铭"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心"的成语

刻骨铭心相关推荐

成语"刻骨铭心"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刻骨铭心"逐字解释参考

kè①刊刻;雕刻。《核舟记》:“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②刻在木、骨、石、玉等上面的字画等。《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尽漫失。”③刻画;表现。《马伶传》:“引商~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④时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十四多分钟。【引】短暂的时间。《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不适耳目之观。”【刻日】限定日期。【刻深】⒈严酷;苛刻。⒉指文字古奥峭拔。【刻削】⒈雕刻。⒉剥夺;侵害。⒊生活俭约。【刻意】⒈克制意欲。⒉专心一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ǔ①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焉。”【又】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②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成焉。”【又】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奇特。”【骨力】⒈力气。⒉笔法雄健有力。【骨立】人相当消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íng①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戒自己的文字。《礼记·祭统》:“夫鼎有~。铭者,自名也,自名胜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诸后世也。”②铭刻在心;永记不忘。《三国志·周鲂传》:“~心立报。”③在石碑上刻字(刻铭文)。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功会稽岭。”④一种文体。刘禹锡作有《陋室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n①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②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③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④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⑤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心志】内心;意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