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寒
读音(发音): liào qiào chūn hán
详细解释(意思):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典故):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示例: ~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宋·吴文英《风入松》词
料峭春寒成语接龙
- 邯郸学步
- 汉官威仪
- 含苞待放
- 汉贼不两立
- 酣歌恒舞
- 酣歌醉舞
- 酣然入梦
- 酣痛淋漓
- 酣嬉淋漓
- 憨状可掬
- 鼾声如雷
- 含苞欲放
- 含冰茹檗
- 酣畅淋漓
- 含哺鼓腹
- 含垢忍耻
- 含仁怀义
- 含垢忍辱
- 含沙射影
- 含齿戴发
- 含垢忍污
- 含商咀征
- 含宫咀征
- 含糊不明
- 含商咀徵
- 含宫咀徵
- 含糊其词
- 含霜履雪
- 含垢包羞
- 含污忍垢
第一个字为"料"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峭"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春"的成语
- 秋月春风
- 笔底春风
- 齿牙春色
- 寸草春晖
- 大地春回
- 富于春秋
- 寒木春华
- 鸿爪春泥
- 虎尾春冰
- 口角春风
- 腊尽春回
- 丽藻春葩
- 料峭春寒
- 漏泄春光
- 漏洩春光
- 马耳春风
- 满脸春风
- 满脸春色
- 满面春风
- 满袖春风
- 满园春色
- 暮云春树
- 皮里春秋
- 琼岛春云
- 秋月春花
- 秋实春华
- 如登春台
- 如坐春风
- 桃李春风
- 杏花春雨
- 一场春梦
- 沂水春风
- 雨后春笋
- 月旦春秋
第四个字为"寒"的成语
- 岛瘦郊寒
- 八百孤寒
- 冰雪严寒
- 不饥不寒
- 唇揭齿寒
- 唇竭齿寒
- 唇亡齿寒
- 胆破心寒
- 胆战心寒
- 骨肉未寒
- 料峭春寒
- 神湛骨寒
- 暑雨祁寒
- 送暖偎寒
- 送暖偷寒
- 岁暮天寒
- 啼饥号寒
- 心惊胆寒
- 一暴十寒
- 一曝十寒
- 乍暖还寒
- 枕冷衾寒
料峭春寒相关推荐
成语"料峭春寒"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料峭春寒"逐字解释参考
liào①计算;统计。《国语·周语》:“夫古者不~民而知其少多。”②估计;估量。《鸿门宴》:“~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料想;预料。《失街亭》:“男~街亭易取。”④材料;草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见草~场里火起。”⑤用于药剂丸药等。《林黛玉进贾府》:“叫他们多配一~就是了。”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ào陡峭;险峻。《雁荡山》:“自下望之则高岩~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ūn①春。四季的第一季。《曹刿论战》:“十年~,齐师伐我。”《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泛指年。②年岁,年龄。《苏武》:“且陛下~秋高,法令亡常。”③春意,生机。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晖】1.春阳,春光。李白《惜馀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以留人。”2.喻母爱。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寸草心,报得三~。”【春秋】1.时代名。指《春秋》所记载的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也指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2.指有所褒贬。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社】祭祀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闱】1.唐、宋礼部试士及明清会试,均在春季举行,称“春闱”。闱,考场。姚合《别胡逸》:“记得~同席试,逡巡何啻十年馀。”2.犹“春宫”。太子所居,也代指太子。陆贽《李勉太子太师制》:“辅翼~,是资教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n①凉,冷。《论语》:“岁~,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贫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士俱欢颜。”③害怕。《战国策·秦策四》:“梁氏~心。”【寒士】⒈魏晋南北朝时讲究门第,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称寒士。⒉泛指处境贫苦的读书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