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勤能补拙 > 勤能补拙的成语解释

勤能补拙

读音(发音): qín néng bǔ zhuō

详细解释(意思):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出处(典故):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示例:

勤能补拙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勤"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能"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补"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拙"的成语

勤能补拙相关推荐

成语"勤能补拙"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勤能补拙"逐字解释参考

qín①辛劳;劳苦。《殽之战》:“~而无所,必有悖心。”【又】使……劳苦。《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民。”②勤奋;勤勉。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败由奢。”③殷勤。《训俭示康》:“会数而礼~,物薄而情厚。”④努力;尽力。《孔雀东南飞》:“~心事公姥,好自扶将。”【勤王】⒈尽心为君王效力。⒉率兵援救君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éng①能力;才能。《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②有能力。《出师表》:“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③有能力的人。《报任安书》:“招贤进~,显岩穴之士。”④能够;能够达到。《劝学》:“假舟楫也,非~水也,而绝江河。”⑤及;达。《游褒禅山记》:“盖余所及,比好游者尚不~十一。”⑥通“恁”。如此;这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对面为盗贼。”⑦通“耐”。禁得住;受得住。《察变》:“此物~寒,法当较今尤茂。”【能品】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次于神品、妙品。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能事】能够做到的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ǔ(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修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选。(8)补养:滋~|~品。(4)<书>利益;用处:不无小~|空言无~|无~于事。【补白】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报】(1)事后报告或续报:调查结果以后~。(2)报答。【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补偿贸易】买方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技术、专利等费用的一种贸易方式。【补充】(1)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增加一部分:~了十二支枪|指导员汇报后,连长又做了~。(2)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任务|~教材。【补丁】<轻>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件上面的东西:打~。也作补钉。【补给】补充、供给弹药和粮草等。【补给线】军队作战时,输送物资器材的各种交通线的总称。【补过】用好的表现弥补过失。【补花】(~儿)手工艺的一种,把彩色布片或丝绒缝在枕套、桌布、童装等上面,构成花鸟等图案。【补角】平面上两个角加起来等于一个平角(即180°),这两个角就互为补角。【补救】采取行动矫正差错,扭转不利形势;设法使缺点不发生影响。【补苴】<书>弥补(缺陷):~罅(xià)漏。【补考】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补课】(1)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教师利用星期天给同学~。(2)比喻某种工作做得不完善而重做。【补苗】农作物幼苗出土后,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时,用移苗或补种的方法把苗补全。【补票】补买车票、船票等。【补品】滋补身体的食品或药物。【补情】(~儿)报答情谊。【补缺】(1)填补缺额。(2)旧时指候补的官吏得到实职。【补体】血清中能协助抗体杀灭病菌的化学物质。【补贴】(1)贴补(多指财政上的)。(2)贴补的费用。【补习】为了补足某种知识,在业余或课外学习:~学校|~功课。【补血】使红血球或血色素增加:~药。【补牙】治疗龋齿最常用的方法,即把龋坏的组织去净,制成一定洞形,再以金属或其他材料把牙齿的缺损部分填充起来,以防龋病的发展,并恢复牙体的形态和功能。【补养】用饮食或药物来滋养身体。【补药】滋补身体的药物。【补遗】书籍正文有遗漏,加以增补,附在后面,叫做补遗;前人的著作有遗漏,后人搜集材料加以补充,也叫做补遗。【补益】<书>(1)益处。(2)产生益处。【补语】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用来回答‘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如‘人到齐了’的‘齐’,‘好得很’的‘很’。【补正】补充和改正(文字的疏漏和错误)。【补助】从经济上帮助(多指组织上对个人):~费|实物~。【补助货币】见〖辅币〗。【补缀】修补(多指衣服)。【补足】补充使足数:~缺额。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huō①笨,与“巧”相对。《林黛玉进贾府》:“姊妹们虽~,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②本分。《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归园田。”③粗;劣。常表自谦,如“拙作”。【拙荆】旧时对别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拙目】见识浅陋;眼光短浅。【拙讷】缺少才能,不善说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