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仁至义尽 > 仁至义尽的成语解释

仁至义尽

读音(发音): rén zhì yì jìn

详细解释(意思):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典故): 《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示例: 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的了! ★冰心《斯人独憔悴》

仁至义尽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仁"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至"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义"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尽"的成语

仁至义尽相关推荐

成语"仁至义尽"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仁至义尽"逐字解释参考

rén①仁爱;仁慈。《论语》:“~以为己住,不亦重乎?”②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③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ì①来到;到达。《赵威后问齐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焉。”②达到顶点。《订鬼》:“二者用精~矣。”③周到。《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不敢出一言以复。”④极;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亲戚畔之。”⑤至于。《原君》:“~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至如】至于,用于举例或表示别提一事。【至于】⒈达到。⒉达到……的结局。⒊连词,表示别提一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ì①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②坚持正义。《公输》:“吾~固不杀人。”③合道义的;适宜的;公正合理的。《鸿门宴》:“亡去不~,不可不语。”④情义;恩情。《孙雀东南飞》:“吾已失恩~。”⑤意义;意思。《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远。”⑥本着道义。《祭妹文》:“汝之~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ìn①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②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者竭其力。”③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④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羡乎。”⑤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璇机之正。”⑥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是他乡之客。”⑦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美矣,又~善也。”⑧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规。”jǐn①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后,食坐~后。”②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教飞舞出宫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