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融释贯通 > 融释贯通的成语解释

融释贯通

读音(发音): róng shì guàn tōng

详细解释(意思):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典故): 清·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示例:

融释贯通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融"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释"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贯"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通"的成语

融释贯通相关推荐

成语"融释贯通"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融释贯通"逐字解释参考

róng①融化;消溶。杜甫《晚出左掖》:“楼雪~城湿。”②通。何晏《景福殿赋》:“品物咸~。”③大明;大亮。《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融】⒈各悦的样子。⒉暖和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ì①放下;放开。《促织》:“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②解开;解下。《殽之战》:“~左骖,以公命赠孟明。”③放弃;抛弃。《察今》:“故~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④释放。《书博鸡者事》:“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之。”⑤解除;排除。《原君》:“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之~其害。”⑥消溶;消散。《老子》:“涣兮若冰之将~。”⑦解释。《国语·吴语》:“乃使行人奚斯~曹言于齐。”⑧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也用称佛教或出家的佛教徒。【释褐】作官。因脱去布衣换上官服而称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àn①穿钱的绳。《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朽而不可校。”②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为一贯。《智取生辰纲》:“五~足钱一桶。”③穿过。《柳毅传》:“然而恨~肌骨,亦何能愧避。”④融会贯通。《张衡传》:“遂通五经,~六艺。”⑤事;例。《论语·先进》:“仍旧~,如之何?”⑥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靡不毕见。”⑦侍奉;服侍。《硕鼠》:“三岁~女,莫我肯顾。”⑧通“惯”,习惯。《孟子·滕文公》:“我不~与小人乘,请辞。”⑨世代居住的地方;原籍。《隋书·食货志》:“其无~之人,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贯彻】上下贯穿,通达至底。【贯日】⒈一天又一天,积日。⒉遮蔽日光。【贯叙】按次序叙录。【贯鱼】成串的鱼。比喻前后有次序。也写作“鱼贯”。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ōng①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豫南,达于汉阴。”②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锐意欲行大改革矣。”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④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语言。”⑤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⑥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其有无。”⑦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⑧通晓;精通。《张衡传》:“遂~五经,贯六艺。”⑨全部;普遍。《核舟记》:“~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习之。”⑩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⒈世交。⒉姻亲;结为姻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