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涉渊水
读音(发音): ruò shè yuān shuǐ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处境艰险。
出处(典故): 《书·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示例: 永思厥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若涉渊水成语接龙
- 水火不兼容
- 水火不相容
- 说笑
- 说和
- 说书
- 说合
- 说服
- 说三道四
- 说情
- 说起
- 说明注解
- 说明
- 说理
- 说一是一
- 说谎
- 说一不二
- 说话
- 说长道短
- 说白
- 水费
- 睡房
- 睡
- 水滴石穿
- 水中捞月
- 水滴
- 水到渠成
- 水葬
- 水池
- 水灾
- 水兵
第一个字为"若"的成语
- 若释重负
- 若合符节
- 若即若离
- 若无其事
- 若离若即
- 若隐若显
- 若卵投石
- 若隐若现
- 若有若无
- 若明若暗
- 若有所丧
- 若敖鬼馁
- 若明若昧
- 若敖之鬼
- 若有所失
- 若烹小鲜
- 若崩厥角
- 若有所思
- 若丧考妣
- 若不胜衣
- 若有所亡
- 若涉渊冰
- 若存若亡
- 若涉渊水
第二个字为"涉"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渊"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水"的成语
- 拖泥带水
- 乐山乐水
- 跋山涉水
- 白山黑水
- 巴山蜀水
- 悲歌易水
- 冰寒于水
- 救民于水火
- 餐风宿水
- 裁云剪水
- 残山剩水
- 臣心如水
- 乘高决水
- 尺山寸水
- 抽刀断水
- 出山泉水
- 啜菽饮水
- 春风沂水
- 撮盐入水
- 大禹治水
- 登山临水
- 登山涉水
- 簟纹如水
- 斗升之水
- 饭蔬饮水
- 芙蓉出水
- 高山流水
- 观山玩水
- 归之若水
- 滚瓜流水
- 涸鲋得水
- 涸鱼得水
- 黄尘清水
- 黄汤淡水
- 黄汤辣水
- 兼葭秋水
- 交淡若水
- 蛟龙得水
- 蛟龙戏水
- 乐山爱水
- 连汤带水
- 廉泉让水
- 流年似水
- 落花流水
- 马龙车水
- 买臣覆水
- 马前泼水
- 马如流水
- 名山胜水
- 模山范水
- 爬山涉水
- 千山万水
- 青蓝冰水
- 青山绿水
- 情深潭水
- 穷山恶水
- 清尘浊水
- 清汤寡水
- 蜻蜓点水
- 如石投水
- 如鱼得水
- 如鱼似水
- 若涉渊水
- 剩山残水
- 双瞳剪水
- 桃花流水
- 桃花潭水
- 听风听水
- 拖人落水
- 拖人下水
- 望穿秋水
- 污泥浊水
- 显山露水
- 心如止水
- 心同止水
- 行云流水
- 悬河注水
- 悬河泻水
- 一败如水
- 一廉如水
- 一清如水
- 一潭死水
- 一衣带水
- 依山傍水
- 以石投水
- 以水济水
- 以水救水
- 以水投水
- 盈盈秋水
- 盈盈一水
- 游山玩水
- 源头活水
- 沾泥带水
- 重山复水
- 竹篮打水
- 走花溜水
若涉渊水相关推荐
成语"若涉渊水"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若涉渊水"逐字解释参考
ruò①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②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③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⑤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⑥假如;如果。《殽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⑦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⑧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⑨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华】若木之花。【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⒈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⒉此时。⒊彼时。【若属】你们这些人。【若许】犹“如许”。如此。【若英】杜若之花。若木之花。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è①徒步渡水。《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又】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水。《后序》:“以小舟~鲸波,出无可奈何。”②进入;到。《赤壁之战》:“驱中国士众远~江湖之间。”③经历;经过。《教战守策》:“~险而不伤。”④牵涉;关连。刘知几《史通·叙事》:“而言有关~,事便显露。”⑤阅览。《后汉书·仲长统传》:“少好学,博~书记。”dié通“喋”,流淌。《与陈伯之书》:“朱鲔~血于友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uān①深水潭。《劝学》:“积水成~,蛟龙生焉。”②深。《庄子·在宥》:“其居也~而静。”【渊薮】原指鱼和兽聚集的地方。比喻事物或人物汇聚之处。【渊玄】深邃;深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uǐ①水。《劝学》:“冰,~为之,而寒于~。”②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西流。”③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陆并进,追操至南郡。”④水灾。《女娲补天》:“~浩洋而不息。”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