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随波逐流 > 随波逐流的成语解释

随波逐流

读音(发音): suí bō zhú liú

详细解释(意思):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典故):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示例: 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也不故步自封。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随波逐流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随"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波"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逐"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流"的成语

随波逐流相关推荐

成语"随波逐流"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随波逐流"逐字解释参考

suí①跟随;跟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沿着;顺着。《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子幡,婀娜~风转。”③听凭;任随。《史记·魏世家》:“~安陵氏而亡之。”④随即;接着。《狱中杂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有瘳。”【随辈】随同众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ō(1)波浪:~纹。(2)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也就是物体质点振动。波只是运动的一种传播形式,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波前进,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4)<方>跑。【波长】相邻的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图见‘波’)【波茨坦会议】也叫柏林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杜鲁门、邱吉尔(后换艾德礼)偕三国外长于1945年7月17到8月2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通过了处理德国(已投降)问题的原则和其他有关的决定,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这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会议过程中,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荡】起落不定:海水~。【波导管】传送超高频电磁波的金属导管或内敷金属的管子。用于厘米波及毫米波的无线电通讯、雷达、导航等无线电领域。【波动】(1)起伏不定;不稳定:情绪~。(2)波②。【波段】无线电广播中,把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而分成的段,例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波尔多液】用硫酸铜、石灰和水制成的一种农药,喷在农作物上,凝成一层薄膜,能预防病菌侵入。因首先在法国波尔多地方使用而得名。【波尔卡】一种舞蹈,起源于捷克民族,是排成行列的双人舞,舞曲为2/4拍。[捷polka]【波峰】在一周期内横波在横坐标轴以上的最高部分。【波幅】在横波中,从波峰或波谷到横坐标轴的距离。也叫振幅。【波谷】在一周期内横波在横坐标轴以下的最低的部分。【波及】牵涉到;影响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级】海面波动程度的等级。有的将风浪、涌浪分别定级,我国按同一标准分为十级。零级为无浪,一至九级依次为微浪、小浪、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浪、狂涛和怒涛。【波兰一八六三年起义】波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起义爆发于是年一月,波兰史称一月起义。起义组织宣布民族独立、解放农奴和分给农民土地,并组成波兰临时民族政府。起义席卷了全波兰,坚持了一年,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积极支持。后遭沙俄二十万军队血腥镇压。【波澜】波涛。【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起响伏。【波浪鼓】见〖拨浪鼓〗。【波浪热】见〖波状热〗。【波棱盖】〈方〉(~儿)膝盖。【波罗的海】北欧的一个内海。它和大西洋之间隔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半岛。面积38万平方公里,水深平均86米,含盐很低,冬季封冻。【波美度】用波美比重度测定的度数。波美比重计(也叫波美表)是测定溶液浓度用的一种比重计,由发明者法国化学家波美而得名。波美度和比重之间的关系是:波美度=145-145/比重。【波旁王朝】波旁家族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先后在法国、西班牙和那不勒斯建立的王朝。法国的波旁王朝(1589~1792)被波国大革命推翻后曾两次(1814~1815,1815~1830)复辟,1830年7月在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打击下才彻底覆亡。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在1860年被西西里人民起义推翻。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直到1931年才最后覆灭。【波谱】按照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起来的表。例如电磁波的波谱是从最长的无线电波直到最短的丙种射线顺序排列起来的。【波束】指有很强的方向性的电磁波。用于雷达和微波通讯。【波斯帝国】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奴隶制国家,相继征服埃及、新巴比伦等北非、西亚古国,扩张成为东抵印度河,西至爱琴海的大帝国,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公元前330年为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所灭。【波斯菊】(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花白色或红色。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波斯湾】位于阿拉伯半岛与伊朗高原之间。面积24万平方公里。水深平均25米,盐分达38~40‰。沿岸和湾底是世界著名石油产区。【波涛】大波浪:万顷~|~汹涌。【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波形】交变电流、电脉冲、电磁波等按时间变化的图形。【波义耳-马略特定律】气体的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P)和体积(V)成反比,关系式为PV=常数。这个定律是美国科学家波义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分别在1662年和1676年根据实验各自发现的,故名。【波源】发出波的物体或地点。如发声的东西就是声波的波源。【波折】事情进行中所发生的曲折。【波状热】传染病,病原体是布鲁氏菌,由患这种病的牛、羊、猪传染给人,症状是发热呈波浪型或间歇型,全身酸痛、乏力,多汗,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也叫波浪热。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hú①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②跟随。《汉书·匈奴传》:“~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之生。”③追求。《原君》:“其~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④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于智谋,当今争气力。”⑤驱逐。《项羽本纪赞》:“放~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客之令。”【逐队】随众而行。【逐客】⒈被驱逐的人。⒉被朝廷贬谪的人。【逐鹿】争夺天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iú①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②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血漂橹。”③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④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亡者也。”⑤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眷顾楚国。”⑥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毒下国。”⑦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无以成江海。”⑧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百家之言。”⑨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宕】⒈放任;放荡。⒉流浪;漂泊。【流光】⒈闪耀的光。⒉逝去的时光。⒊光芒闪烁。【流眄】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淫邪;邪乱。【流冗】流散;流离。【流俗】⒈世俗;流行的习俗。⒉俗人;世俗之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