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微察秋毫 > 微察秋毫的成语解释

微察秋毫

读音(发音): wēi chá qiū háo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出处(典故):

示例:

微察秋毫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微"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察"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毫"的成语

微察秋毫相关推荐

成语"微察秋毫"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微察秋毫"逐字解释参考

wēi①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行入古寺。”②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其志洁。”③小;微小;少。《石钟山记》:“~风鼓浪,水石相搏。”④轻微。《庖丁解牛》:“动刀甚~。”⑤地位不高;没有名望。《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察公子。”⑦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颔之。”⑧隐约。《口技》:“~闻有鼠作作索索。”⑨无;没有。《岳阳楼记》:“~斯人,吾谁与归?”⑩衰微;衰败。《教战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矣。”【微独】不但;非但。【微服】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á①仔细看;观察。《石钟山记》:“徐而~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看清楚。《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品类之盛。”【又】苛求。《班超告老归国》:“~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③考察。《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④清楚;明白。《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⑤考察举荐;选拔。《陈情表》:“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⑥督察。《邵公谏厉王弥谤》:“近臣尽规,亲戚补~。”(补察:弥补过失,督察是非。)【察察】1.洁白的样子。2.析辨明白的样子。【察断】明察判断。《荀子·致士》:“然后中和~以辅之,政之隆也。”【察见渊鱼】谓明察至能见到深渊之鱼。用以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常用的是,“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语出《列子·说符》。【察纳】明察采纳。【察士】明察事理的人。《韩非子·八说》:“~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全,夫民不尽察。”【察微】洞悉细微。《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ū①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②年。《五蠹》:“穰岁之~,疏客必食。”③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以为期。”《滕王阁序》:“~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送客湓浦口。”④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秋娘】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⒈秋天的水。⒉喻剑。⒊喻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o①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之末。”②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③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命楮,恣意著述。”④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