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武断乡曲 > 武断乡曲的成语解释

武断乡曲

读音(发音): wǔ duàn xiāng qū

详细解释(意思):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出处(典故): 《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示例: 力之大者,则反持官府;力之小者,则~。 ★清蒲松龄《上孙给谏书》

武断乡曲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武"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断"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乡"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曲"的成语

武断乡曲相关推荐

成语"武断乡曲"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武断乡曲"逐字解释参考

wǔ①脚印;足迹。《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②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不过步~尺寸之间。”③勇猛;刚健;威武。《国殇》:“诚既勇兮又以~。”④泛指与武力、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与“文”相对。《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市郡,惜其用~而不终也。”【武备】武装力量、军备和武装建设。【武弁】⒈古代武官的帽子。⒉旧时指低级的武职;武士。【武夫】战士;武士。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uàn①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洄曲及诸道桥梁。”③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④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来信,徐徐更谓之。”⑤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其有无,可乎?”⑥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无消息石榴红。”【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失群的孤雁。【断魂】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审理或判决罪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āng①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⒈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使之相宾。”⒉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国语·齐语》:“十连为~,~有良人焉。”【又】十率为乡。《管子·小匡》:“十率为~。”⒊汉制,十亭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⒋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②家乡;故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音未改鬓毛衰。”③地方;当地。《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俗好尚,习见习闻。”xiàng通“向”,朝向。《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xiǎng①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其福。”②通“响”,回声。《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之应形声也。”②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武帝》:“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福。”【乡党】乡里;家乡。党,古代行政单位,五百户为一党。【乡关】故乡。【乡里】⒈所居之乡。⒉同乡。⒊妻的代称。【乡邻】同乡;邻居。【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中在各省进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由朝廷派考官主持,每三年一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ū①弯曲;不直。《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水,列坐其次。”《病梅馆记》:“梅以~为美,直则无姿。”【又】弯曲程度。《劝学》:“其~中规。”【又】弯曲处;拐弯处。《复庵记》:“自是而东,则汾之一~。”②偏僻之地。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之誉。”③不正派;不公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之害公也。”④理屈;理亏。《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在秦。”qǔ①乐曲。《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为君翻作《琵琶行》。”②韵文的一种文体。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又专指宋以后的南曲,北曲。【曲室】深邃的密室。【曲笔】⒈史官和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徇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称作曲笔。⒉徇情枉法定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