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歙漆阿胶 > 歙漆阿胶的成语解释

歙漆阿胶

读音(发音): shè qī ē jiāo

详细解释(意思):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出处(典故):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二《田洙遇薛源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示例:

歙漆阿胶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歙"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漆"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阿"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胶"的成语

歙漆阿胶相关推荐

成语"歙漆阿胶"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歙漆阿胶"逐字解释参考

xī<书>吸气。另见shè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qī(1)用漆树皮里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制成的涂料。涂在器物上,可以防止腐坏,增加光泽。(2)把漆涂在器物上:把大门~成红色的。(3)姓。【漆包线】表面涂着一层薄绝缘漆的金属导线,多用于制造电机和电讯装置中的线圈。【漆布】用漆或其他涂料涂过的布,多用花布或有颜色的布做底子,可用来铺桌面或做书皮等。【漆雕】(1)见〖雕漆〗。(2)姓。【漆工】(1)油漆门窗、器物的工作。(2)做上述工作的人。【漆黑】非常黑;很暗:~的头发|~的夜。【漆匠】<轻>称制作油漆器物的手工业工人。【漆皮】(~儿)器具表面涂漆的一层。【漆片】一种涂料,用时以酒精溶解,涂在器具上能很快地干燥。【漆器】一种手工艺品,表面上有一层漆。有的地区指表面上涂有漆的器物。【漆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花小,黄绿色,果实扁圆。树的液汁与空气接触后呈暗褐色,叫做生漆,可用做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ā㈠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ē㈡①〈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②〈名〉山湾。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③〈名〉屋角翘起来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④〈动〉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贵,地位高的人。)⑤〈动〉偏私;袒护。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引〗亲近。《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⑥通“婀”。柔软而美丽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难,茂盛的样子。)hē㈢通“呵”。斥责。《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āo(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2)用胶粘:~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上◇不可~于成规。(3)象胶一样黏的:~泥。(4)指橡胶:~皮|~鞋|~布。【胶版】胶印的印刷底版。【胶布】(1)涂上粘性橡胶的布,多用于包扎电线接头。(2)<口>橡皮膏。【胶带】用塑料制成的磁带。【胶合】用胶把东西粘在一起。【胶合板】用多层木质单板粘合、压制而成的板材。层数多为单数,各层的木纹纵横交错。这种板材强度大,节约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工程和制造家具等。【胶剂】中成药剂型之一。将可供药用的动物的皮、骨、甲、角用水熬取胶质,浓缩后制成块状,供内服用。如阿胶、虎骨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结】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胶卷】(~儿)成卷的照相胶片。【胶木】在橡胶中加入多量的硫磺,加热制成的硬质材料,多用做电器的绝缘材料。【胶泥】含有水分的黏土,黏性很大。【胶黏剂】见〖黏合剂〗。【胶皮】(1)硫化橡胶的通称。(2)<方>人力车。【胶片】涂有感光药膜的塑料片,用于摄影。也叫软片。【胶乳】(1)割开橡胶树的树皮后流出的白色乳状液体,是制造橡胶的原料。(2)树脂粉末悬浮在水中而成的乳状液,用来制造合成橡胶或某些不易加工的产品,如胶线、薄膜等。【胶水】(~儿)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胶体化学】物理化学的一个分科,研究胶体溶液的特殊性能。【胶体溶液】见〖溶胶〗。【胶鞋】用橡胶制成的鞋,有时也指橡胶底布面的鞋。【胶靴】用橡胶制的靴子。【胶印】用胶版印刷。印版不直接和纸张接触,先把油墨从印版移印到有弹性的胶布面,再从胶布面转印到纸上。【胶着】比喻相持不下,不能解决:~状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