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傻充愣
读音(发音): zhuāng shǎ chōng lèng
详细解释(意思):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
出处(典故): 老舍《神拳》第二幕:“你这是装傻充愣!除了闹义和团,咱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
示例:
装傻充愣成语接龙
- 冷锅里爆豆
- 楞手楞脚
- 冷水浇头
- 冷心冷面
- 冷嘲热讽
- 冷血动物
- 冷嘲热骂
- 冷言冷语
- 冷窗冻壁
- 冷言热语
- 冷灰爆豆
- 冷眼静看
- 冷酷无情
- 冷眼旁观
- 楞头呆脑
- 冷面寒铁
- 冷眼相待
- 楞头磕脑
- 冷暖自知
- 冷语冰人
- 楞头楞脑
- 冷若冰霜
- 愣头愣脑
- 楞眉横眼
- 冷水浇背
- 冷视
- 冷若冰霜
- 冷却
- 冷泉
- 冷笑
第一个字为"装"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傻"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充"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愣"的成语
装傻充愣相关推荐
成语"装傻充愣"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装傻充愣"逐字解释参考
zhuāng①衣服。《狱中杂记》:“富者赂数十金,贫亦罄衣~。”②出行时的用具;行装。《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载券契而行。”③打扮;装饰。《孔雀东南飞》:“交语速~束,络绎如浮云。”④假装。《范进中举》:“范进道是哄他,只~听不见。”⑤放入。《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药实弹,毋妄发。”【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装束】⒈整理行装。⒉打扮。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ǎ(1)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头~脑|装疯卖~|吓~了。(2)死心眼,不知变通。【傻瓜】傻子(用于骂人或开玩笑)。【傻呵呵】(~的)湖涂不懂事或老实的样子:孩子听故事听得入了神,~地瞪大了两只眼睛|别看他~的,心里可有数。【傻劲儿】(1)傻气。(2)形容人力气大或只知道凭力气干:光靠~蛮干是不行的,得找窍门。【傻乐】<方>傻笑。【傻气】<轻>形容愚蠢、糊涂的样子。【傻笑】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傻眼】因某种意外情况出现而目瞪口呆。【傻子】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ōng①充满;充塞。《冯谖客孟尝君》:“狗马实外厩,美人~下陈。”②充足;充实。《诸葛亮传》:“调其赋税,以~军实。”③充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炭值。”④扩充;扩大。《与妻书》:“吾~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⑤担任,担当。《促织》:“遂为猾胥报~里正役。”⑥满足。《朝三暮四》:“损其家口,~狙之欲。”【充备】1.充足齐备。范晔《后汉书·周荣传》:“赠送什物,无不~。”2.用作谦辞。指(担任某职)聊以充数。班固《汉书·王嘉传》:“幸得~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馀责。”【充栋】满屋。常形容藏书、著述之多。陆游《冬夜读书》诗:“茆屋三四间,~贮经史。”【充军】1.入伍。《宋史·高丽传》:“民计口授业,十六以上则~。”2.古代刑罚。《宋史·刑法志三》:“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闾】1.犹光大门户。《晋书·贾充传》:“(父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之庆,故以为名字焉。”2.用作贺人生子之词。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郁葱佳气夜~,始见徐卿第二雏。”【充诎】自满而失去节制。宋玉《九辩》:“蹇~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充盈】1.充足,充满。《后汉书·王符传》:“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都邑。”2.丰满。《礼记·礼运》:“肤革~,人之肥也。”3.志得意满。《荀子·子道》:“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女:汝。)【充腴】丰满,肥胖。《南齐书·袁彖传》:“彖形体~,有异于众。”【充信】唐人寄信必附带信物,以示确实,称充信。【充悦】1.志得意满。2.精神焕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èng(1)失神;呆:发~|他~了半天没说话。(2)<口>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硬来;鲁莽:~小子|明知不对,他~那么说。【愣神儿】<方>发呆;发愣。【愣头儿青】<方>指鲁莽的人(含讥讽意)。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