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独行
读音(发音): zhuó ěr dú xíng
详细解释(意思):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出处(典故): 《后汉书·东海恭王彊珙传》:“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李贤注:“《前书》曰:‘卓尔不群者,河间献王近之矣。’”
示例:
卓尔独行成语接龙
- 行动坐卧
- 行行出状元
- 航海梯山
- 沆瀣一气
- 航线
- 航路
- 航海
- 航行
- 行止
- 行为
- 行使
- 行时
- 行商
- 行若无事
- 行家
- 行贿
- 行恶
- 行动
- 行
- 巷子
- 沆瀣一气
- 巷尾街头
- 巷议街谈
- 行不贰过
- 行不副言
- 行不苟合
- 行不履危
- 行不胜衣
- 行家里手
- 行不由径
第一个字为"卓"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尔"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独"的成语
- 戛戛独造
- 鳌头独占
- 超然独处
- 超然独立
- 大权独揽
- 单孑独立
- 单枪独马
- 得天独厚
- 独断独行
- 独是独非
- 独来独往
- 独往独来
- 独行独断
- 独清独醒
- 孤标独步
- 孤舟独桨
- 匠心独具
- 匠心独妙
- 匠心独运
- 金鸡独立
- 踽踽独行
- 绝世独立
- 岿然独存
- 民贼独夫
- 千古独步
- 青云独步
- 特立独行
- 天下独步
- 唯我独尊
- 唯吾独尊
- 惟我独尊
- 小姑独处
- 一花独放
- 遗世独立
- 众醉独醒
- 卓尔独行
第四个字为"行"的成语
- 代拆代行
- 斗折蛇行
- 见机而行
- 令不虚行
- 鱼贯而行
- 按辔徐行
- 霸道横行
- 败德辱行
- 半路修行
- 倍道而行
- 倍道兼行
- 倍日并行
- 便宜施行
- 不护细行
- 不矜细行
- 不拘细行
- 不虚此行
- 草靡风行
- 草偃风行
- 察言观行
- 迟迟吾行
- 寸步难行
- 砥节厉行
- 砥节励行
- 砥节砺行
- 砥身砺行
- 电照风行
- 独断独行
- 独断专行
- 遁天妄行
- 恩威并行
- 儿女成行
- 方言矩行
- 防心摄行
- 风掣雷行
- 改玉改行
- 高山景行
- 革心易行
- 躬体力行
- 狗心狗行
- 孤履危行
- 官止神行
- 瑰意奇行
- 瑰意琦行
- 虎步龙行
- 贿赂并行
- 贿赂公行
- 秽德垢行
- 贿货公行
- 货贿公行
- 货赂大行
- 货赂公行
- 祸不单行
- 嘉言善行
- 嘉言懿行
- 矫情饰行
- 矫言伪行
- 洁身累行
- 谨言慎行
- 禁止令行
- 径情直行
- 矩步方行
- 踽踽独行
- 坎止流行
- 克己慎行
- 亏心短行
- 困知勉行
- 狼心狗行
- 雷动风行
- 雷厉风行
- 雷令风行
- 力学笃行
- 量力而行
- 鹭序鸳行
- 鹭序鹓行
- 末节细行
- 谋听计行
- 目下十行
- 讷言敏行
- 逆耳利行
- 逆施倒行
- 七十二行
- 前言往行
- 潜德秘行
- 潜德隐行
- 轻薄无行
- 庆吊不行
- 三十六行
- 三思而行
- 山止川行
- 身体力行
- 身无择行
- 深中笃行
- 施施而行
- 事在必行
- 势在必行
- 饰情矫行
- 水到鱼行
- 水宿山行
- 肆虐横行
- 肆意横行
- 滔天罪行
- 特立独行
- 危言危行
- 微服私行
- 威重令行
- 文人无行
- 无胫而行
- 膝语蛇行
- 相辅而行
- 信步而行
- 修身洁行
- 秀出班行
- 鸭步鹅行
- 烟视媚行
- 言不顾行
- 言不及行
- 言从计行
- 言多伤行
- 言听计行
- 言听事行
- 一目五行
- 一目十行
- 一目数行
- 一言一行
- 一意孤行
- 衣锦昼行
- 衣绣昼行
- 衣锦夜行
- 衣食住行
- 衣绣夜行
- 阴服微行
- 淫心匿行
- 庸言庸行
- 有口无行
- 有文无行
- 幼学壮行
- 余食赘行
- 鱼贯雁行
- 鱼尾雁行
- 与时偕行
- 元戎启行
- 择善而行
- 正视绳行
- 直情径行
- 直道而行
- 窒碍难行
- 昼伏夜行
- 昼夜兼行
- 卓尔独行
- 恣意妄行
- 坐言起行
卓尔独行相关推荐
成语"卓尔独行"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卓尔独行"逐字解释参考
zhuó①高;高超。《后汉书·祭遵传》:“~如日月。”②远。《汉书·霍去病传》:“~行殊远而粮不绝。”③几案,桌子。徐积《谢周裕之》:“两~合八尺,一炉暖双趾。”【卓踔】高超。【卓尔】特出的样子。【卓冠】超越。【卓诡】高超出奇。【卓立】耸立;特立。【卓荦】卓越出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ěr①1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点,~何如?。”《殽之战》:“~何知,中寿,~墓之木拱矣。”2.你们;你们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毋吾以也。”《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志。”②这(样);那(样)。《孔雀东南飞》:“同是被逼迫,君~妾亦然。”《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二十有一年矣。”③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鱼我所欲也》:“呼~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小石谭记》:“俶~远逝,往来翕忽。”④兼词。同“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志油翁》:“无他,但手熟~。”⑤同“耳”。可译作“了”加强肯定语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熟读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曹】尔辈;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尔】1.答应之声,相当于“是是”。《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2.如此。朱熹《舫斋》:“筑室水中聊~,何须极浦望朱宫。”【尔来】自那时以来;近来。《蜀道难》:“~四万八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轻贱之称。《魏书·陈奇传》:“尝众辱奇,或~之,或指为小人。”2.表示亲昵。《柳敬亭传》:“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者。”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ú①单独;独自。《庄暴见孟子》:“~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完。”《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存。”②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独”。《赵威后问齐使》:“哀鳏寡,恤孤~,振困穷,补为足。”《礼记·大同》:“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③独特;特殊。《史记·游侠列传序》:“读书怀~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绝。”④只是;仅仅。《垓下之战》:“今~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陈涉世家》:“陈守令皆不在,~守丞与战谯门中。”《赤壁之战》:“~卿与子敬与孤同耳。”⑤唯独。《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此~以钟名,何哉?”《卖柑者言》:“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不足子所乎?”⑥岂;难道。《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窍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不怜公子姊邪?”【独步】指超群出众,无与伦比。【独夫】⒈独身的男人。⒉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独行】只身孤行。志节高尚,不随俗沉浮。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íng①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②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③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④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⑤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⑥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⑦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⑧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⑨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五~。”háng①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②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③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也。”④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即将。【行李】⒈使者。⒉行装。【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