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读音(发音): zì zhēn jù zhuó
详细解释(意思):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典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例: 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
字斟句酌成语接龙
- 拙口钝腮
- 斫轮老手
- 灼艾分痛
- 擢发难数
- 浊水
- 浊音
- 浊流
- 浊富
- 浊
- 斫伐过度
- 茁壮
- 灼见真知
- 捉襟见肘
- 濯濯牛山
- 捉
- 卓卓铮铮
- 擢发难数
- 卓越
- 拙作
- 卓有成效
- 拙劣
- 卓异
- 拙匠
- 卓然自立
- 卓见
- 拙见
- 拙工
- 拙笔
- 拙笨
- 拙
第一个字为"字"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斟"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句"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酌"的成语
字斟句酌相关推荐
成语"字斟句酌"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字斟句酌"逐字解释参考
zì①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者子活。”②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③文字。《活板》:“每~为一印,火烧令坚。”④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⑤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余日灵均。”【字乳】生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ēn①舀。屈原《天问》:“彭铿~雉帝何飨。”【引】往杯子或碗里倒(一般多指酒和茶)。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②带汁的肉。《史记·张仪传》:“厨人进~。”【斟愖】迟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ù句子;文句。《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为妙。”gōu勾勒;勾画。后写作“勾”。《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性情,习方俗。”【句读】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uó①饮酒。《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又】为……斟酒。《聊斋志异·青凤》:“叟乃~客。”②喝;饮。《滕王阁序》:“~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③倒(浆液)。《卖油翁》:“以我~油知之。”④酒杯。屈原《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⑤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于民者也。”⑥取。《淮南子·本经》:“~焉而不竭。”【酌量】考虑;估量。【酌中】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