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故事会

本栏目包括故事会官网故事,故事会在线阅读,故事会合集。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龙吟壶传奇

来源:肥壤网 作者:佚名 2016-02-22 围观:

故事会:龙吟壶传奇

1940年深秋,江南名城无锡。市中心大街上不时有日本宪兵队耀武扬威地走过,很少看得见老百姓,唯有城西一条小街上才显出几分热闹。这街上摆着各种摊头,卖糖炒栗子的、卖狗皮膏药的、卖惠山泥人的,卖书画古董的……各种洋货土产,古旧物品,应有尽有。

看热闹的行人摩肩接踵,人群中有一位老者,50开外年纪,身着蓝布长衫,缓缓踱着方步,一摊一摊地玩赏着。

此人正是宜兴县蜀山镇东坡茶馆的老板,姓蒋名文轩,别号“壶痴”,以收藏紫砂古壶而名扬远近。因他腿上患流火丹毒久治不愈,这次是特来无锡城一位有名郎中处求医的。

蒋老板踱到一个地摊前,摊主30多岁,穿一件黑布破棉袄,双手抱膝,正靠在墙角打盹。此人脚前摊开一块蓝布,上面摆着几只幽光闪闪的青瓷小花瓶,旁边躲着一把青紫色的紫砂壶。这把茶壶造型奇特,通体做成一条盘成三圈的龙;龙头凸出,仰首高昂,化为壶嘴;龙尾反卷成壶把;壶盖上用金丝穿着一枚乳头大小的夜明珠,宝光四射;壶身上雕出片片龙鳞,神态逼真,犹如金銮宝殿前玉柱上缠绕的蟠龙。

蒋老板眼前一亮:我收藏古壶几十年,像这样的茶壶还是头一回见到。他连忙撩起长衫下摆,蹲下去捧起茶壶,对着亮处仔细一看,猛然吃了一惊,只见那壶底赫然刻着两行蝇头小篆:明皇世宗钦监,宜兴龚春精制。

蒋老板不由惊喜交加。

说起宜兴紫砂茶壶,有诗赞道:“人间玉珠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相传春秋战国时,范蠡偕西施乘舟过太湖,来到宜兴蜀山(古称阳羡),见这儿有得天独厚的紫砂泥料,便在一个名叫蠡墅的村子里隐居下来,制壶品茶,传下茶壶这门手艺。虽然紫砂茶壶在北宋以前就已闻名,但只能用来泡茶,样子十分粗笨,没有玩赏的价值。直到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名叫龚春的少年做出几把树瘿壶之后,紫砂茶壶才一跃成为工艺品,从此名扬四海。

龚春原来是宜兴名官吴颐山家里的书童,聪明顽皮。那年夏天,吴先生带着龚春前往金沙寺读书避暑,龚春闲着无事,便去看寺中老和尚做壶。龚春觉得老和尚壶做得虽好,却不好看,显得非常粗笨,于是趁老和尚外出之际,偷拿了一些泥料,也想做一把试试。正巧,院子里那棵长了几百年的银杏树上,几只蝉儿叫得令人心烦,龚春搓了几个泥丸去掷蝉儿,忽然看见树丫上长着几个奇形怪状的瘤子,不由灵机一动,便照着树瘤的样子捏了几把小茶壶。老和尚回来看到后,大为赞叹,并取名为树瘿壶。待壶烧成之后,有钱人家不惜重金前来抢购。从此,龚春声名大噪,以专做茶壶谋生。明朝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书中,将龚春推崇为宜兴紫砂茶壶艺术大师。龚春所做的茶壶被后人视如黄金一般珍贵,壶重几两,值黄金几两。

蒋老板捧着这把壶横看竖看,爱不释手。作为行家,他知道大凡鉴别古壶的真伪有九法:一看泥色的老嫩,二看成型的手法,三看茶壶的造型,四看功夫的深浅,五量壶体的尺寸,六称壶的重量和容量,七辨款识的刀法,八问壶的来历,九听卖主的要价。蒋老板凭经验认定此壶十有八九是真品,但还是不露声色地问道:“这把茶壶倒是蛮好白相的,卖几个铜钿呀?”

卖主长着满脸白癜风,扫了蒋老板一眼,见他身穿长衫,衣襟上露出一截黄澄澄的表链,便知道不是穷人,叉开五根手指扬了扬:“500块大洋!”

蒋老板一愣,哟,这家伙门槛倒是蛮精的!买回去没准是真货,别说500块大洋,就是5万块大洋也买不到!他故作惊讶地叫道:“你当我是乡下人,朝天开价!这是啥宝贝东西,也太贵了吧!”

白癜风朝左右瞅了瞅,用一口苏北话低声说道:“老哥哥,不瞒你说,这是件古董,500块钱算是便宜了你呢!” “哪个晓得是不是古董,你在骗我这个老实人呢!”

继续查看更多:故事会2015年第03期的故事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主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