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故事会

本栏目包括故事会官网故事,故事会在线阅读,故事会合集。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仁心换人心

来源:肥壤网 作者:蒋诗经 2016-07-18 围观:

何墨今如今已经不太在意同行们的误解了,如果李大同真的能办妥这件事,相信大家一定会理解他当初的决定的。可是,整整过去了五天,李大同却再也没有来过,何墨今这才想到,这个李大同会不会是个江湖骗子?说不定他在南京中央医院里看见过比赛的那一幕,故意用这方法来骗钱。想到这里,何墨今几乎要绝望了。

到第七天,李大同还是音信全无,何墨今几乎已经确定自己上当了。如若不然,早就该有回音了。

第八天早上,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何墨今还心存幻想,以为是李大同来了,可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面无表情地问:“请问,您是何墨今何先生吗?”

何墨今点头,年轻人说:“我这儿有个病人,可否请何先生移步,去诊断一下。”何墨今摇了摇头:“对不起,我在等人,您还是去请别人吧。”年轻人突然掏出一支枪,对准了何墨今:“何先生,得罪了。”说罢,不由分说,就将他带入了一辆轿车,驶离了旅馆。

何墨今彻底蒙了。来“请”他的人有枪,有轿车,看来势力非同小可,可是他们又是怎么找到自己住址的呢?

年轻人没回答他的任何问题。4.峰回路转

轿车驶到一幢小楼前,年轻人将何墨今带入了一个房间。房间内陈设豪华,一个老太太正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年轻人对何墨今做了个请的手势。医者治人,既然来了,何墨今就没再拒绝,上前给老太太搭了脉,又望闻问切了一番。

何墨今看病时,年轻人告诉他,老太太已患恶痢七天了,七天里,请过几个非常有名的西医,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却仍不见好。眼看老太太已经脱水,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所以才将何墨今请来,看看中医能不能将老太太治好。

何墨今皱起眉,思索了片刻说:“这样吧,我想见见你家主人,和他商量一下怎么办。”年轻人吓了一跳,何墨今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让主人准备老太太的后事?

年轻人不敢怠慢,赶紧走出了房间。等了好大一会儿,年轻人将何墨今请到了一间书房,一个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端坐在书桌前。妇女请何墨今坐下,说:“何先生,冒昧地将您请来,请不要见怪。”

何墨今摆了摆手:“像你们这样急切求医的人我见过,能理解。只不过老太太的病……”说到这里何墨今顿了一顿,妇女急忙示意何墨今说下去。何墨今沉默片刻,抬头问道:“老太太平时可有仇家?”

妇女摇头:“我妈生病和仇家有什么关系?”何墨今说道:“老太太的病倒不难治,可是根治却不容易。西医治疗,其实也已经奏效,但是其中却有人做了手脚。”

妇女还是不太明白,何墨今想了想,干脆地说道:“这么说吧,有人给老太太下了毒,这种毒并不是真正的毒药,而是死甲鱼熬的汤或是死甲鱼的血。老太太服药的同时,仍在食用这种汤,所以始终难以痊愈。这种情形非常罕见,我判定是人为所致。要想治好老太太的病,必须先找出元凶,然后方可药到病除;如果找不到元凶,就是吃再多的药也是枉然。”

妇女听完何墨今一席话,激动起来,喊道:“什么?还有这种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说完后,妇女可能觉得有些失态,转向何墨今,和颜悦色道:“何先生,您只管开药,救命之恩,定不相负。”

何墨今也不想介入大户人家的恩怨,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老太太这症状和李大同当年所患病症竟然一个样,是不是其中有什么牵连?可是,既然为人治病,不管怎样,都应该实话实说,如若不然,就是有违医德。想到这里,何墨今释然了,他提笔开好药方,千叮咛万嘱咐,近期老太太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安全,说罢,起身告辞回到了旅馆,继续等李大同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又有人来请何墨今,说是卫生部部长有请。何墨今惊疑不定,不知道这时候卫生部部长请自己会有什么事……

卫生部部长见到何墨今,立即过来握住了他的手,赞许地说道:“何先生医术超群,果然名不虚传!不但治好了我岳母的病,还帮我们揪出了一个家贼,着实令人敬佩。”

何墨今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看来昨天自己治疗的老太太就是卫生部部长的岳母卫老夫人,而那个中年妇女想必是部长的夫人了。

部长告诉何墨今,自己根据他的诊断,迅速找到了元凶,就是家中的厨子李大同。这个李大同见事情败露,已经全部交代了:甲鱼都是他事先闷死后放了两天再烹饪的。李大同还承认自己当年是皇宫里的一个厨子,因为卫老夫人曾经是孙中山同盟会的成员,推翻了皇帝,让他失去了一个好差事,而怀恨在心。之前,部长以为岳母得的是普通痢疾,谁知正中了李大同的圈套,如果不是预先知道何先生也在南京,请来为老夫人诊治,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卫生部部长感慨地说,经此一事,他感到“废除中医”法案还有欠考虑,为了感谢何墨今的救命之恩,也为了弘扬我国中医文明,他决定停止这个法案的推行。

何墨今闻言,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医界梦寐以求的心愿,竟在这不经意间达成;忧的是,李大同原来真是部长家的厨子,那就是说他不是骗子,这一切如此凑巧,难道是李大同故意安排的?可是,李大同如果不是骗子,又为什么要骗去自己的玉佩,其中有什么隐情?

想到此,何墨今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部长,那个下毒的李大同现在何处?我可否见见他。”

卫生部部长冷哼了一声:“李大同昨日承认了罪行以后,企图逃跑,已经被我的警卫击毙了。这件事,希望何先生知道就行了,不要向外人透露,毕竟……”说罢,他就不再言语了。

李大同死了!何墨今心中一阵悲凉,他茫然地走出了部长公馆。5.三年之约

停止“废除中医案”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何墨今并没有告诉别人李大同的事。因为他不能确定,这一切到底是李大同的精心安排,还只是一个巧合。

转眼过了三年。这天,一个老妇人寻到了何宅,找到了何墨今。何墨今以为老妇人是来看病的,老妇人却不言语,只从兜里掏出一块玉佩和一封信。

何墨今看到玉佩的一刹那,心中一热。这正是当年李大同从他这里拿走的那块玉佩,答案来了。

老妇人说,自己是李大同的结发妻子,信是李大同写给何墨今的。李大同生前曾叮嘱,至少要等三年,才能去找何墨今。

李大同信中大致的意思是:

何先生,你见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没错,用甲鱼给卫老夫人下毒是我设计的,因为我知道,这种慢性毒,胡光海等西医肯定无法查明,而你又在南京,部长一定会去找你医治卫老夫人。如果一切顺利,你治好卫老夫人的痢疾,到时候,部长就会感激你,那么我也还会活在世上,这封信就不会和你相见了。但我推测,以你的正直,很可能会说出老夫人中毒的实情,所以我同时做好了事发的准备,并编好了作案动机。我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俩曾经相识,所以我骗了你一些钱财,这样你肯定会恨我,就不会想到是我安排的这一切。再者,我无儿无女,我死以后,老伴失去了生活来源,如果在旅馆你给了我钱,我会交给老伴,作为她的养老金。可惜你给我的是你家传的玉佩,我叮嘱老伴切不可变卖,让她三年后带着这封信和玉佩来见你,相信何先生一定会安排好她的余生……我已经老了,死不足惜,当年,是你的仁心仁术让我多活了二十年,这件事,就算是报答你当年的恩情……

何墨今读到这里,不禁老泪纵横……

继续查看更多:故事会2016年第1期的故事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主题分类